人生论

十日谈之ldquo佛学入门rdqu

发布时间:2021/6/4 10:10:29   点击数:
白癞风的症状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nzhm/141222/4541952.html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中,历史最悠久的宗教。佛教在亚洲国家的影响最深,佛教思想已经融入信仰佛教国家的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佛教自东汉(此年代说法存在争议)传入中国以后,近两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的主要信仰,其间经历代高僧大德的弘扬提倡,许多帝王卿相、饱学鸿儒也都加入这个行列,终于使佛教深入社会各个阶层。它的信仰深入民间,‘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正是忠实的写照;而佛教的哲理部分则与儒、道等相结合、相融会、相激荡,然后汇入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大海里,形成了中华文化的主流之一,让中华文化放射出灿烂辉煌的光芒。

佛教对盛行的国家和地区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包括文化,思想,艺术等许多领域。梁启超认为:“佛教是建设在极严密极忠实的认识论之上,用巧妙的分析法解剖宇宙及人生成立之要素及其活动方式,更进而评判其价值,因以求得最大之自由解放而达人生最高之目的者也。”

关于佛教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历史上有两次名人的重要对话与议论,值得我们回顾与重视。

史载,北宋著名士大夫张方平(一)与当时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一)曾有一段对话:

世传王荆公尝问张文定公曰;“孔子去世百年,生孟子,亚圣后无人,何也?文定公曰"岂无,只有过孔子上者。”公曰:“谁?”文定曰:“江西马大师、汾阳无业禅师、雪峰、岩头、丹霞、云门是也。”公闻,意不甚解,乃问曰:“何谓也?”文定曰:“儒门淡薄,收拾不住,皆归释氏耳。”

荆公欣然叹服。其后说与张天觉,天觉抚几叹赏曰:“达人之论也。”遂记于案间。

张方平把马祖道一等禅师视为超过孔子的人,这种评论虽有欠公允,但却是对唐五代年间理论思想界儒衰释盛的一个重要评论,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大约在上述对话九百年后,当代史学家陈寅恪(一)与比较文学专家吴宓也有一段纵论中、西、印文化的谈话。据吴宓追忆,陈氏谓:

汉晋以还,佛教输入,而以唐为盛。唐之文治武功,交通西域,佛教流布,实为世界文明史上,大可研究者。佛教于性理之学metaphysics,独有深造,足救中国之缺失,而为常人所欢迎。惟其中之规律,多不合于中国之风俗习惯,如祀祖、娶妻等,故昌黎等攻辟之。然辟之而另无以济其乏,则终难遇之,于是佛教大盛。宋儒若程若朱,皆深通佛教者,既喜其义理之高见详尽,足以救中国之缺失,而又忧其用夷复夏也。乃求得而两全之法,避其名而居其实,取其珠而还其椟。采佛理之精粹以之注解四书五经,名为阐明古学,实则吸取异教。声言尊孔辟佛,实则佛之义理,已浸渍濡染,与儒教之传宗,合而为一。此先儒爱国济世之苦心至可尊敬而曲谅之者也。故佛教实有功于中国甚大。……得佛教之裨助,而中国之学问,立时增长元气,别开生面。

陈氏这一段话,论述了佛教在中国流传的原因、佛教在理论思维上的优长,以及佛教对程朱理学深刻而重大的影响。在陈氏看来,宋明理学的创立及其成就,实应归功于对佛学精粹义理的主动吸纳,或者说,佛教对中国哲学的最大贡献就是促进了宋明理学的产生与传衍。这种看法在陈氏为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所作的审查报告中说得更为明确:“佛教经典言: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之演变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陈氏的这一论断,通过对“一大事因缘"的新解,从一个侧面表明了中国佛教哲学与宋明理学的因缘关系,及中国佛教在中国哲学史、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对上述两段史料中有关中国佛教在中国历史上重要性的具体估价,人们可能持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中国佛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之重要是毫无疑问、毋庸置疑的。上述两段对话所论及的是禅门杰出人物的精英佛教和阐述佛教义理的经典佛教。

佛教是最富哲理性的宗教,佛学犹如一个巨大的思想宝藏,其中很多对人生、对宇宙的认识与思考方式依然会对今天的我们的生活与学习带来深刻的启迪与启示。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当代人对佛教与佛学的认识相当有限,而且还存在不少误读与曲解,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更多的更深入的了解它。

有感于此,我们策划了此次系列课程。

==============================

一、课程介绍

何为佛学?看似简单却不易回答。佛学犹如一棵参天大树,而各种文化形式如佛像,佛教建筑,佛教绘画,佛教音乐等就像这棵大树上的枝叶花果。茂盛的花果枝叶极易吸引人们的眼光,但也常常阻挡着人们看清佛学真实形象的视线。本课程通过对佛学文化十个关键词(佛陀、苦、涅槃、空、小乘、大乘、格义、禅、顿悟、佛经)的解读,让初学者初步了解佛学源流和历史脉络,基本理解佛学的内涵与特点,较好认识佛学对中国传统思想、艺术和文学的影响。

二、课程目标

通过讲述佛教文化的10个关键词以及代表性佛教经典解读,理解佛学的基本概念和佛教教义,为初学者勾勒出一个佛学的真实形象,并以此将中国化的发展等问题串联起来,让初学者对佛学的基本脉络有一个清晰了解,引导大家思考佛学文化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

三、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以授课与参访相结合的通识课,课程特点在于以解读佛教关键词的方式通俗、趣味性的呈现佛学知识。本课程以课程分享为主辅以寺院等佛教相关遗址遗迹参观,主讲人通过偏脱口秀方式简明清晰、妙趣横生的表现课程知识点。

四、课程安排

每周安排一次课程(预计10次课程),每次课程约2个小时(总时长约20小时),预留30个学习名额,报满为止。

五、讲师介绍

主讲人:释正亚松,居士,年4月15日在湖北红安天台寺皈依;工商管理硕士;原河南博物院优秀志愿讲解员,酷爱历史,精研佛法。

++++++++++++++++++++++++

课程提纲如下:

第一讲佛教的形成

第二讲佛教的基本观念

第三讲佛教在印度的发展

第四讲佛教入华及其早期传播

第五讲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第六讲禅宗的形成及其基本观念

第七讲佛教与中国文化的新变

第八讲《心经》与《金刚经》导读

第九讲《六祖坛经》与《法华经》导读

第十讲《楞严经》与《《四十二章经》导读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my/2224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