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6/4 10:10:41 点击数: 次
文:揽云来源:师父曰(ID:sfy)点击上方搜索,观看更多往期精彩内容生命的状态完全来源于自身的观念引导。如果我们对于生命、人生的观念是肤浅的、错误的,那么苦中轮回就成为了必然。了解佛陀教导,佛教的人生态度,可以帮助我们改变心念,改变我们生命状态。佛教的人生观,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无常。无论物质还是精神的,都是无常之法,一如物理学: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无常是这个世界的真相,所有人都无法否定与逃避。有人可能觉得无常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其实并不不是。我们对无常的恐惧不过是来源于对自身的执着。这种执着不仅为了“我”的幸福快乐毫无忌惮的践踏周遭的事物,更让我们不能够摆脱“苦”的人生。为了不“苦”而伤害,伤害的结果又是“苦”,这就是我们一生解不开的循环。但如若你从无常的角度来思考,就可以得到对治这“苦”的心念,从而化解它。正因为无常,我们才有改变的机会,即:每个人都可以改变自已的一生。也正因为无常,世间就没有决定、绝对的事情,因此“一切皆有可能”。存在种种可能的人生不是比一切都决定的人生更加有趣么?阿含经中说,人生的改变,一般分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即使是做了恶业的人也可以改变;第二、首先要改变观念,生起正见,然后永不做恶业。做善业,修行慈、悲、喜和舍四无量心,直至成佛。第一点说的实际上是可能性,第二点是方向性。如果我们知道“可能”而不知道方向,就会浪费了一生的努力。从佛教思想中来说,没有人是不可以改变的,每一个人都有改变自我的能力。最好的证明就是央掘魔罗。他是一位连环杀人犯,但是他在这一生都能证果成为阿罗汉,由此有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耳熟能详的成语。央掘魔罗的业不重么,为何能够今生解脱?众生的业不重么,为何能够带业往生?根据佛教“业”的教义,我们不一定要接受所作业之果,因为业果本身也是无常,不过轻重罢了。我相信,每个人对于追求美好、幸福、解脱的心都十分恳切,所以我们不应当放弃改变的希望,对无始以来造作的业果顺而从之。依照佛陀的教导信而行之,这样过去所做恶业就不会有果,人生改变也就有明确的方向与希望。佛教的基本教义就是人生哲学。比如四圣谛,说的是如何对待人生中的问题,缘起论就是世间的所有事都有因缘,无我论是去除贪的根源,四恩是讲报恩的人生,空是不执着,慈悲是以善心帮助他人。而这一切都源自于无常的定义:诸行无常。如果不是无常,则上面的一切都是不能成立的,业果也就成为不可改变的。“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互为依存的、相对的。因为世间的一切事物是相互关联的,所以一切是无常的;因为世间的一切事物是互为依存的,所以世间没有独立的事物;因为世间的一切事物是相对的,所以没有有绝对的事。其实,世间无常,总体来说就是让我们明白并运用三个道理:一,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身边有很多“固执的好人”。他们坚定着他们认为的“善”,然后禁止任何人违反他们所确信的标准。在寺院里,这样的人也经常见到。他们总会用一些他们自认为的“正确”去要求别人。又如现在很多搞传统道德的,他们认为中国人就应该恪守一种道德,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化,也要传承这一种他们所认为的道德。殊不知,世间法的道德、伦理、对错、是非这些概念其实都是相对的。把相对的东西妄图长久地保持下去,这本身就是违背了无常这一道理。以变化的心态看世间万物,遇变化,则心不烦恼。反之若在无常中求常,则容易心生痛苦。二,世间的一切事物的产生与消灭,都有因缘和条件。人生的成功、家庭的幸福、工作的顺利、和谐的人际关系、朋友同事的相处,都是有因缘和条件的。我们常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如果我们能探寻人生中这种种因缘,其实就是在把握自己的人生。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的人生即在自己手中,也不在自己手中。所谓人生在自己手中,是我们能够把握因缘;所谓不在自己手中,是我们这一生的轨迹无不是各种因缘作用的结果。这世间有两种无常的东西是最为珍贵的,也是我们人生在世间的重要助缘,就是情义与时间。物品坏了可以修复,情义损坏难以弥补,所以我们要惜情;钱财丢了可以赚回,时光一去无法倒流,“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当常精进,如救头燃”,所以我们要惜时。在这世间,为人要惜情、惜时,便是对一世因缘的珍惜与运用。三,这些因缘和条件本身也是无常的,所以他们是可以改变和创造的。这是佛教人生观中很重要的一点。“因”是指主要的、直接的因素与条件;“缘”是指次要的、间接的因素与条件。在我们的人生中,自己是“因”,他人的帮助与外部的条件都是“缘”。如果自己不努力,外部的条件再好,也不会成功,所以自己的努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我们总是说佛教是积极的人生观,倡导的是积极的人生。说白了,就是佛教的无常理论,这一缘起的人生观使得我们每个生命的轨迹都不是固定的,都可以朝着我们努力的方向而改变。改变的关键在于自身的积极进取与巧妙的运用因缘,且有正确的方向。我们这个社会总是强调成功,成功没有错。但想要成功的人,要注意如下两点:1)改变不利的因缘和条件为有利的因缘和条件。2)没有因缘和条件时,要创造可以创造的因缘和条件。从某种角度说,修行的目的就是把握住自己的生命,让自己成为生命的主人。禅宗总是问“做的主否?”实际上就是在问这个。修行了很多年,我们对自己生命的因缘掌握了多少?我们能够改变我们的生命多少?贴近我们生活的佛法,不仅说了世俗生活、修行生活,还教导我们无论怎样的生活,都要靠努力才能实现。我们对生命的每个当下,每个当下的身口意,每个当下升起及逝去的因缘,都应该好好把握,不放逸、常精进,让自己的生命朝着超越、解脱的方向改变。“快乐是自己给的,幸福是自己经营的,成功是自己努力的。”这句话或许是最通俗易懂的对缘起人生观的解读吧。看更多好文章领取免费实体图书请长按下方图片识别
转载请注明:
http://www.falalicar.com/rslmy/2224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