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佛教打坐禅修之人,能获得这些利益,看看你

发布时间:2021/6/6 2:52:19   点击数:

捧一卷经书,沏一壶新茶,背起禅的行囊,行走在纷乱的红尘。取一世心如止水,闲看花开花落,何处不是菩提。禅,总是寂寞无声;禅,总是欲说无言。禅在哪里?在车水马龙的闹市,在兴衰枯荣的世间。禅亦在心中,只有心静如水,心如琉璃,方可了悟禅意。喝的都是茶,来的都是客,今天我们来聊一聊“禅修的功德利益”。

只要不断禅修,自然就能训练自心,让心不会再随身转、随境转,达到身心一如的状态。表里一致、身心合一,是禅修最基础、最重要的成就。禅修时,有的人特别注重外表,一定要端身正坐、威仪庄严,但是内心中有贪嗔痴,不知道怎么用法对冶、调伏自己的心,不知道该如何对治坐禅时满脑子都是戏论分别的情况。甚至很可能修了一段时间后,会觉得修禅很痛苦,再也不想修禅而废舍;有的人只注重内心的净化,不注重外在威仪,身体有气脉明点,如果没有内外结合,很有可能走弯路。

刚开始参禅打坐时,可能非常痛苦,就像练舞蹈、武术或者功夫,一开始站一个步伐,无数次练一个基本功,让你无数次安住,可能会觉得:这个没有任何用处吧?一直练这个有什么必要呢?每天都要打坐,我心里有法我才打;没有法我,这一天需不需要打呢?经历过禅修的人体会到,修禅是长期的功夫,一定要坚持。如果刚开始就被腿部酸痛、身体麻木等击倒,心不堪能而放弃,后面就无法修行了。

作为参禅者,身心两个方面要双管齐下、同时用功,心不能太执著。南泉禅师曾问陆亘大夫:“一个人在瓶子里养了一只鹅,鹅慢慢地长大了,但因为瓶口太小,它出不来,我怎样才能不毁瓶子不伤鹅,让它出来呢?”这个人一直冥思苦想,不知道该怎么办。正当他非常专注于思考中,南泉禅师突然大喝一声:“陆亘!”他下意识地回答:“有!”当下明白了。鹅其实代表了佛性,要认识自己的佛性,认识自己的本心。

参禅要注重外在形式,更要做到内外一如、身心一致,才有统一的超越安乐和平等自在的境界。禅的功德非常多,可以开阔心胸、坚定毅力、启发智能、调和精神、净化陋习,可以强化耐力、改善习惯、磨练心志,可以让我们深入理解、记清法义,尤其能令我们认识自已的本面、明心见性、悟道归源。

最重要的是要训练,让自己去体会、安住,在每个阶段中认识自己当下的状态,然后才知道怎样坚持修好禅,打坐思维法义、体会佛所讲的精进。佛也是通过参禅打坐,启明星升起而见证开悟的。所有的法义如果只停留于字面上的辩论、讲解,没有自心扎根体悟,没有内心反观、安住,那么所有的法都只是书本上的知识。

有人问:“为什么法跟人没有结合,相差十万八千里,甚至背道而驰?”其实这就是因为我们心心念念处于人的贪嗔痴中,处于十二缘起的束缚因缘中。我们看不透自己在执著什么,没明白真正的法义到底是什么。最开始我们好象只是学一些知识名词,简单认识了解什么是佛学。思维法义是初学不可缺少的过程,每天闻法不可缺少,是六力断除五过的第一个方法,以听闻力断除禅定的违缘和过患。但真正的佛学并不只是文字分析,是要用心去体悟。

参禅打坐,一坐一定,涉及三千大千世界,涉及世间万有,在慢慢的禅修中一坐开悟明了。真正参禅打坐的人永远不会忘记感受体悟,一生修行。

------------——-往期回顾——--------------佛教:夫妇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子女原宿债!佛教:人生如梦,梦中有梦,应远离颠倒梦想!佛教:为什么我们平常看到那么多的事物,佛家却认为是虚妄的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my/2227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