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名言 >> 这是一篇有声音的文章,请听这四位早申学子
当“体育”和“艺术”在教育中的价值被更多家庭认可,当“1项体育特长+1项音乐特长“成为不少00后的标配时,“艺术留学”也被越来越多的提及。
四位选择音乐方向的学生,在今年早申中分别收获了来自苏格兰皇家音乐学院古典钢琴专业、伯克利音乐学院音乐制作专业、纽约大学音乐技术专业以及MI现代音乐学院影视配乐专业的offer。他们讲述了各自的音乐故事,是那些由音符汇集的青春篇章……
#01
世界是流行的,而他是古典的
四岁开始学习古典钢琴,至今已经十多年时间了,早申开始的时候孙明宇便锁定了几所古典音乐学院,苏格兰皇家音乐学院和利兹音乐学院便是其中两所,他也凭借着优秀的作品和经历获得了这两所大学的青睐——两所非常难录的古典钢琴专业。
在众多音乐专业院校的选择中,孙明宇将古典音乐放到了首位。他说这样的选择一方面是给从小到大的学习经历一个交代,另一方面他想在传统古典院校里深磨技术与乐理知识,以便将来能够丰富自己的创作思维和形式。
▲在北京王府学校热音社演出的孙明宇
充满即兴和创新的现代音乐学院对于灵感迸发的音乐少年们来说是一种诱惑,选择在青春的年纪里沉下心打磨技法和思维是一个需要勇气的决定。
“我想做出让自己满意的音乐。”孙明宇说。为了了解不同的音乐风格,平时他会听各种类型的音乐,听多了慢慢会发现,用简单技术做出的音乐虽然朗朗上口,但是很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更不用说形成个人风格。而孙明宇将来想要做的是像JohnMayer那样引领时代的音乐,并成为那样的人。“首先要有过硬的技术来打破创作的限制。”他这样思考着。
在王府学校就读期间,孙明宇作为热音社社长举办了专场livehouse,成员们用14首歌点燃了整座校园的冬季。从彩排到布置场地再到每首歌的器乐分配,孙明宇不仅是绝佳的领导者,还是当之无愧的全能辅助。
“王府学校是一个适合学习音乐的平台。”孙明宇在和朋友们聊天的时候谈论过这一点。在学校不仅有很多上台演出的机会,老师还会尽全力给学生提供支持。在录制作品集的时候,突发的疫情打断了原本的录制节奏,在老师的帮助下孙明宇联系了四家录音棚,预约了可以预约的所有时间,有惊无险地完成了作品集的录制。
“人生的经历很重要。”这是孙明宇感触较深的一个体验。他对待事物认真和纯粹,而这样的“精神洁癖”也会常常让他陷入自己的死循环中,但这一切随着offer的来临或许一切都将有答案。
从此刻算起,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技术和创作能力得到双增的孙明宇正在品味着厚积薄发的魅力。
#02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两岁半,在李嘉慧雯刚刚学会说话的时候,父母便送她去学习了声乐,那时音乐只是她众多艺术课外班中的一个。但随着时间越来越长,她发现所感兴趣并且愿意为之沉淀的只有音乐,声乐也作为了她申请伯克利音乐学院的主乐器。“现在音乐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感觉我整个人是被我听的音乐塑造起来的。”李嘉慧雯说。
伯克利音乐学院有许多知名校友,包括顾嘉辉、翁清溪、张弘毅、吉田洁、伍乐城、鲍比达、陈辉阳、黄荻钧、李欣芸、熊汝霖、刘宪华等,让即使不学音乐的人对这所学校也会略知一二。李嘉慧雯更是被这所大学丰富的课程、多元的风格所吸引,于是在早申刚刚开始她便只申请了这所大学,并且收获了申请人数最多的音乐制作专业的offer。
▲舞台上的李嘉慧雯(左一)
来到北京王府学校之前,李嘉慧雯像一只漂泊在大海上的小船,尽管肆意但是孤独。来到学校之后,她收获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从此爱上了摇滚。
“王府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还有一些在国外留过学,能感觉到大家的见识更广,思想独特且有趣,让我最惊讶的是王府有很多人在听摇滚,包括很多老师,在别的学校这是从来没见过的。”因为同样的音乐审美,李嘉慧雯享受着和大家同频共振的校园生活,“我们经常互相分享乐队,一起玩即兴,约着看演出。”
▲年北京王府学校谁是歌王总决赛
在准备王府学校谁是歌王比赛的过程中,李嘉慧雯结识了同样被伯克利录取的金子旭学长,从选歌到作曲、编曲,她坦言从学长身上学到了很多,也是这首为她量身订做的《JustHavingSomeFun》让她拿下了年歌王称号。
前段时间某音乐软件年终回顾中给李嘉慧雯定下了39岁的“音乐年龄”,对一个00后来说多少有些奇怪,但她觉得这个年纪还应该再大一些。
在她的歌单中很多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歌曲。为什么爱听老歌?她说那个年代的音乐大多为原声乐器或者电声乐器,几乎没有虚拟音色,其次,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很多人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音乐不仅是李嘉慧雯赖以生存的绝对爱好,更是她丰富内心世界的精神食粮。“因为摇滚,我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my/25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