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读创诵读作家与创作写作的人生孤独却并

发布时间:2023/3/16 19:53:37   点击数:
北京知名手足癣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yxw/210410/8833710.html

朗诵:赵玉(读创/深圳商报《文化广场》编辑)

▲点击小三角收听

写作的人生孤独却并不寂寞

作者:肖双红

三摸黑走路

一旦将自己的身心完全托付给了写作和在写作过程中的充满艰辛、磨难的生活方式,通过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独处,我有了极大的收获。在一个人的独处中,我比较喜欢简单而又原始的东西,说来也好笑,这可能与我小时候的一些特殊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一直住在我的奶奶家里,土坯房子极其简陋,都是土砖瓦房。下雨时,屋檐下,一滴滴的雨声,清脆、干净、简单。那种轻松的、透明的感觉竟然让我心生喜欢,也心生忧愁。那个时候就觉得,小小年纪,哪有那么多的忧愁啊。直到后来成年以后一直难以忘记,这些陈旧的回忆总是在不经意间在我意识深处环绕,让我好奇。而我最早的写作,就是从那种好奇中开始的,这一路走来,至今还没有终点。

那是一段最美好的和清贫的、孤单的和恐惧的、寒冷的和温情的时光。曾经,我一直以为,只有自己独自在下雨天摸黑走路,是一个悲壮而又无可奈何的行者。我孤单,我渴望身边有他人的呼吸声传递给我,哪怕是歇斯底里的嚎叫也行,有噪音总归是比没有声音要好。

然而,当我在黑暗的前行中,幸运地捡到一盒火柴并且擦亮一根之后,我才发觉,原来我身边有很多和我一样默默地、孤苦地夜行的人。他们神情紧张,小心翼翼,郁郁寡欢,满怀着怨恨、步履蹒跚、脸色阴沉、犹豫迟疑、焦虑或者是恐惧,和我一样感觉到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孤单的灵魂,都是特立独行的个体,无依无靠。似乎大家都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陌生、野蛮且十分胆小的生物。在那根火柴棒燃尽以前,在昏暗的光线里,我们发现了彼此。我总是在临近身边的人的周围感受到了一种陌生的、别扭的或者说敌视的气氛。由于对自身安全的无法预期,担心遭受威逼、绑架、利诱、欺瞒、围剿、残害、堵截。我们相互之间,只能用眼神和肢体语言试探对方。

我们小心翼翼观察着对方,揣摩着对方,害怕对方心存歹意。但是,我们也发现彼此并不寂寞,有很多的同行者,身体早就不由自主朝对方靠近。我们知道,我们肤浅伤感的灵魂都是渴望对方的抚摸和慰藉的,彼此都需要从对方身体里传出的热度。我手指夹着的火柴棒熄灭了。黑夜中,一堵古老的暗色石墙耸立着,把我们相互隔开了。

想到这里,我忍不住泪如雨下,伤心之余又深感天地之庄严,人生之渺小,天生万物之深情厚意。

直到现在,只要是下雨天,我就喜欢观察雨水落下时候的珠子。我偏爱的还是那种最原始的,没有经过污染或者优化的那种清澈和有节奏的声响。那些雨珠,对着光看,色彩斑斓,里边有了更多的持续变化的东西,比如反射出来的彩色光斑和晶莹如钻石的通透。我喜欢这样的东西,它包含着许多来自远古时代的信息。

写小说,一如我的喜欢原生状态的雨滴,晶莹剔透,里边有无限的不可想象,也有许多的不可知,让人充满着无限的遐想,还有让人想象但却永远也想象不出结果的种种可能性,这一切都超出了我的预期。我深情地希望我的小说的背景尽可能是真实的,尽可能地让读者能够用手指去触碰,最好在它的内部包含更多来自生活的,来自于最有感受的,而不是一遍遍经过某些人过滤过的那种文质彬彬的、装模作样的、充满个人理想色彩的故事。

四今天只有一次

回顾过去,我并不是一个在饥饿、孤独和恐惧中长大的孩子。我经历和忍受过的苦难并不多,或者说,我是最幸福的那一代人中间的一个分子,没有疯狂地堕落成为一个老流氓或者人渣,也没有如同太宰治的那种“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绝望感慨。反过来,我还是成为了一个被这个社会和这个社会中的大多数人收容的人。到底是什么支撑着我度过了那么漫长的无边无际的岁月?那就是我的坚持不懈的写作,在孤独的写作中寻找到了一种希望。我希望在未来的时代里,在我的笔下,由蛮横和不讲理的恶人制造的恐惧越来越少,但由童话故事带来的欢乐越来越多,充满着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年轻的时候,我们曾经有抱负、有理想,甚至有梦想。我们也曾怀疑,我们是否能在未来的某一个时刻实现这个梦想,我们想证实自己有无实现这一梦想的能力。现在,我们终于知道了,这种“希望证实”是多么的愚不可及。人生本身就是一场独自的旅行,就旅行本身而言就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消遣。

如果说一个内在丰富不需要从外部获取乐趣的人是最幸福的人的话,那么,作家就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之一。他可以在任何时候有任何的幻想而不受任何的局限。

如果安静地把自己安放在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我会感觉到,那里有巨大的开放感,纵目四望,发现周围的人和物都变得高远了。就是这样一种虚幻、超脱、置身事外感觉,滋养了我,让我有了还算称得上健康的心理和身体状态。如此这样一来,我在分割自己的同时,还能把自己投影到他人身上。表达得更准确些,就是我能把分割的自己寄托到他人身上了。这样做之后,便有了更多搭配组合的可能性。故事也呈现出复合性分枝,可以朝着种种方向扩展开去。更多的时候,一种有了强烈感受的东西袭击了我,让我硬是要把心中的某些东西铺展开去的欲望和冲动,我运用自己称心满意、自得其乐的笔调,恰如其分的字词句去描述出来,再把这些字词句巧妙地搭配起来,化为了我文章的形式。

这个世界无论是好是坏,无论人是年轻还是年老,前方都只有死亡。人年老之后,对于死亡的临近十分敏感;而年轻时,展现在眼前的则是色彩斑斓的生活。虽然死亡这一事实是一种生活的必然,但是我们还是应该感觉到,老年人对于死亡的恐惧更令人担忧。总体上来看,生命是在两个永久黑暗之间的昙花一现,人死的日子无限长过人活着的日子。原因在于,不管怎么样说,活着本质上是对于别人的一种打扰。如果我们撇开这些不谈,如前所述,老年人是最有时间静下心思考的人,也是最有时间去总结自己的一生的人。难得的闲暇是人生命中的花朵,或者更贴切地说是果实。

想要知道一个人幸福与否,我们不应该问他有什么值得高兴、愉悦、兴奋和快乐的事,而应该了解他有什么烦恼和忧心事,有什么难于向别人言说的暗疾。因为使他烦恼的事情越少、越不重要,或者可以做到忽略不计,那么,他就会越有幸福感,从而使自己处于一种安宁、超然的状态。因为,如果我们连非常微小的烦恼都能感觉不到的话,或者已经感觉到了,却不认为是一种打扰,说明我们的状态很舒适、畅快。这一切,不是身处其中是无法体会到的。

一个人对其他人所能做的是非常有限的。如果我们实在是帮助不了他人,提供不了看得见的关怀,至少,我们不应该无缘无故地去打扰他人的安宁。每个人都是孑然一身的,都是在踽踽独行,那么这个独立的人究竟会是一个怎样的人便是最为重要的问题。一个人如果想要享受安宁,精神上的安宁是必不可少、不可或缺的。为了达到精神上安宁的这个目的,我们应该永远铭记:虽然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但今天只有一次,此时此刻只有此时此刻,永远不会重来!

年9月18日

第一稿于深圳福田区

年11月9日

第二稿于深圳龙岗区

肖双红,男,年8月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县;

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

现供职于深圳市某政府机关。

年出版专业论文集

《侦查监督与审判监督》;

年发表中篇小说《热风》;

年发表中篇小说《午夜咖啡》;

年出版中篇小说集《随风飘荡》;

年出版长篇小说《为不幸沉默》;

年出版随笔《旧梦升起的时候》;

年出版随笔

《自由与秩序——美国法治观察笔记》;

年发表随笔《光环与阴影》

和《知交半零落今霄别梦寒》;

年出版长篇小说《深呼吸》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与CPF)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my/2580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