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新闻 >> 贾巾月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犹太ldquo
内容提要:马克思出生在特利尔城一个犹太教氛围浓厚的家庭,犹太教对他的人生价值观、自由意识思想、现实的人的理论和理想社会理论的形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马克思早期思想中,既带有隐性的犹太“救赎”情结,又从根本上实现了批判和超越。马克思的著作虽然包含宗教的语言,但并没有回到宗教的原点,而是在历史唯物主义体系内,将宗教作为现代社会批判的理论对象之一——实现历史唯物主义对宗教的超越。从人类解放思想中探索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犹太“救赎”印记及其超越批判,有助于客观评价马克思的宗教观,也有助于全面把握马克思思想的发展历程和当代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早期思想犹太救赎超越
关于马克思思想与犹太教之间关系的研究,国内外学界主要有两种代表性观点。一种观点否定马克思与犹太教之间的关系。西尔伯纳认为,马克思很早就放弃了犹太教信仰,“在当时的时代,放弃犹太教的信仰已经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宗教解放,更带有一种社会解放的意义”。另一种观点,则把马克思主义与犹太教义同化,夸大了马克思的“犹太教救赎”情结。汤因比认为,马克思“创造了第四种犹太教”。以上两种观点,都失之偏颇,忽略了马克思思想与犹太教思想之间的复杂关系。马克思的思想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就在于其辩证扬弃多元文化因素包括犹太教思想的缘故。全面梳理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犹太救赎印记,以及马克思对犹太思想的批判和扬弃,有助于廓清人们对马克思早期思想的认识迷雾。
一、马克思早期人生价值观中的犹太印记
青年时期是一个人价值观开始成型的时期,因此“犹太人的宗教、历史,以及独特的生存方式……对于马克思不会不产生影响”。中学时代的马克思虽然改信基督,但是其母亲是一个虔诚的犹太教徒,犹太教也对其产生了不易察觉的影响力,对于犹太教的“救赎”思想,青年时期的马克思表现出足够的善意。犹太教对马克思早期人生价值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对马克思理想生活概念的影响。马克思虽然没有用犹太教的语言来表达救赎思想,但是他在中学时期的作文中用“救赎”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在生活上追求完美的价值观。主要表现为马克思对“罪”的论述。对于罪的认识就是承认罪的开始,承认罪的开始就是开启救赎之路的前提。人的本性并非有罪,罪的根源在于人性的不完美。在其《宗教论文》中,马克思认为人本身是不完美的,想要实现完美不能自我实现,必须借助上帝来实现,“人是自然界唯一达不到自己目的的存在物,是整个宇宙中唯一不配做上帝创造物的成员”。因此,对于罪的认识和解救,是马克思早期思想与犹太教义的共同核心观念;人本身是不完整的——只有通过对神的连接,才能获得勇气、真诚、爱人和精神,才能变得完整才能得到救赎。“追求完美的道德信念”是马克思早期思想与犹太教义共同的思想基础。
其次,对马克思为人类谋幸福初心的影响。马克思在这篇作文中把人类幸福和社会价值联系在一起,并且指出,为了成就大我,需要牺牲小我来实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里包含着犹太教关于救赎方式的思想,即犹太教认为人可以自己赎罪,犹太教肯定了救赎过程中人类努力的主动因素,坚定地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种信念,即人类可以自救,只有在不断自我牺牲和赎罪的过程中,才能获得灵魂与肉体的解放——新生;在救赎的方式上,倡导“因行称义”充分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张将自己对上帝的信仰付诸实践。马克思“人的整体主义价值观念”与“以人的自我实现为最高价值目标”的思想能够在犹太教义中寻得踪迹。
二、马克思早期人类解放思想中的犹太救赎情结
人类解放思想是马克思早期思想探索的宏大主题。马克思关于人类解放的思想武器、主体阶级、理想目标等问题的思考和表述,都受到了犹太教思想尤其是犹太救赎情结的影响。
第一,在人类解放的思想武器方面,马克思的自由意识理论背后隐含着普罗米修斯式的救赎思想。在马克思做博士论文期间,他的思想从对宗教的善意维护转向同宗教意识的剥离,从理性主义的崇拜转向对现实社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xw/20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