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我最喜爱的老师机械学院王欣欣老师周甲伟

发布时间:2021/3/21 2:18:52   点击数:
北京看白癜风那个医院最好 http://www.zbxusheng.com/

01个人简介

王欣欣,女,年7月出生,工学硕士,讲师,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师。从事高等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14年,主讲《机械控制理论》、《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和《数字信号处理》。参加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郑州新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本科教学工程2项;并参与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电类课程教学团队及河南省虚拟实验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机械手臂)的建设。

个人事迹

热爱自己的工作,深刻认识到,强烈的事业心和光荣的使命感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工作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注意启发学生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注重实践教学,把教学由理论延伸到实际生活,不断革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调控能力和课程创新能力,深受同学们喜爱。

一、以德立教为人师表

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系统地承担了本科生专业基础课“机械控制理论”(含合作办学)、“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多年,承担单片机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及电工实习等实践环节的指导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做到把好教学环节中的每一关,工作态度端正。备课详实、细致,精心设计教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掌握教学节奏。在课堂教学这一最重要的环节,以知识的传授为根本,注意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无论是重复课还是新开课,认真准备每一堂课,不断充实新的内容,并且注重授课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严谨的治学作风,极大地提高了课堂学习效果。连续多年教学质量评价为优秀,教学效果获得学生与同行认可。

二、关心学生成长、助力学生成才

作为专业课教师同时任职班导师,热爱、关心全体学生,对学生的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作为一名的教学工作者,严格要求自己,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切实抓好教学工作中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在备、辅、考三个环节上,花了不少功夫,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在学生心目中,具有较好的教师形象。作为高校教师,不仅要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离不开感情和爱心的投入。在课下与学生交流,理解学生的意见和心声,征求学生对自己教学方面的建议或要求,针对学生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耐心解答、正确教育和利导,鼓励学生珍惜求学时光、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一颗垫脚石。

三、注重教学研究和改革,教研相长

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学高为师,作为高校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修养,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提升知识层次,将专业前沿信息传递给学生,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多识者。不断探索提高授课效果的方式及手段,注意知识的融会贯通,不断拓展更新关键内容的知识,加强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以学生为导向组织教学内容,将CDIO和OBE等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并不断尝试项目式教学,开拓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根据授课经验进行相关课程改革、完善课程体系,分别以第二、第三负责人完成河南省研究生优质课程《单片机原理及机械工程应用》和《现代控制理论》的申报,并负责完成课程的相关建设;以第三负责人成功申报河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机械控制理论》,并完善后续课程的持续建设及思政建设;以第三负责人成功申报并完成河南省虚拟实验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机械手臂)。以第三主讲人参与“河南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电类课程教学团队”的申报与建设。真正做到教研相长,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所获荣誉及成就

曾获得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第十三届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二等奖;

主持完成校级青年教改项目——“闭环控制”式教学与考核模式在机械控制理论中的应用研究;

主持完成省教育厅项目——基于无线传感技术和GSM通信的智能校园安防系统设计;

带领学生参加第六届河南省大学生机器人创新竞赛,并获得三等奖;

组织学生参加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项为优秀;

参加“厚植弘扬师德风尚做新时代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网络培训示范班,积极提升自身的思想认识水平、理论水平,对专业课程进行思政建设;

参加了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8项;

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权威与重要学术刊物发表EI期刊收录论文5篇;

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等20余项。

02个人简介

周甲伟,博士/博士后,讲师,机械学院机械设计制造系党支部书记,主讲《流体力学》、《有限元理论及应用》、《三维绘图CAD》等课程。工作在教学一线近10年,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默默耕耘,立德树人,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多次年度考核优秀,校先进教育工作者,年均教学工作量约,教学质量评价优秀。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第1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站前)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各1项;第1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包括SCI论文9篇,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和国际上十余本杂志审稿人,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近30件。担任机械类和班导师,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多项,包括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项目2项。

个人事迹

专业教育与立德树人并行,激发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作为一名教师,从他走上教育岗位的第一天起,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乐于奉献,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也是幸福之所在”,罗丹如是说,他也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印证着这句话,工作着,快乐着。

一、专业树身德化育人

周甲伟老师思想进步、工作认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教育事业,多次被评为学校和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图1),担任机械学院机械设计制造系党支部书记,积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支部主体作用,通过与全国高校样板党支部河南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械基础部党支部经过长达一年的交流合作,签订了支部共创共建协议,创新基层党组织党建模式。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周甲伟老师工作认真、努力、刻苦,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用心对待学生,用情带领学生,用爱感化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甘于奉献乐于清苦,切身践行育人先育己。潜心治学,是一种职业操守,也是一种时代精神,对周甲伟老师来说,它诠释了个人奋进,传递着工匠精神,承载着为行业科技进步不懈奋斗的信念。

周甲伟老师长期致力于气固两相流理论及技术应用、离散颗粒系统动力学、计算流体力学与离散元耦合数值模拟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年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年主持第1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站前)项目,年主持第67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近5年来,第1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包括SCI论文9篇,其中中科院2区杂志6篇(含TOP期刊1篇),所发表论文在国内外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引用次数超过20次的3篇,其中超过30次2篇;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和《Powdertechnology》、《Wear》、《ReviewsinChemicalEngineering》等十余本杂志审稿人,出版专著1部,累计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近30件。

二、课堂思政引领成长

“育人”先“育德”,周甲伟老师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他始终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积极引导当代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践行全方位、全员育人的方针政策。

以《流体力学》为例,该课程作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是基于OBE工程教育理念框架下的必设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周甲伟老师在《流体力学》授课过程中,把知识传授作为基础目标,通过全程、全员、全课程育人形式,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有效发挥课堂育人的主载体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周甲伟老师从以下3方面将课程背景、发展历程、课程知识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进行教书育人:

1.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民族自豪感

基于《流体力学》发展史,介绍古今中外流体力学及应用方面的案例和研究成果,如公元前年,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充分发挥水体自调、避高就下、弯道环流特性,变水害为水利;又如近代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推进中国两弹一星研发20年,为中国几十年的和平发展创造了前提。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点燃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

2.传承辩证学术思想,培养科学精神

从流体运动的欧拉描述和拉格朗日描述到量纲分析法,从流体系统于控制体的关联和三大方程的微分描述和积分描述,无处不渗透自然辨证法的学术思想。如量纲分析法和相似理论作为指导实验设计的理论基础,将物理量之间复杂函数关系式转换成无量纲量关系式,避开物理量大小及单位的羁绊,从本源上反映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反映了物理量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同时,相似原理中针对不同流动过程中的主导因素,基于相似原则进行试验设计,渗透着“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关键问题”的自然辩证法思维。

3.渗透式课程德育,提升道德修养

自上古时期中国的大禹治水,公元前3、4世纪的都江堰和古罗马供水系统,到近现代流体力学伯努利、欧拉、拉格朗日、普朗特、冯卡门,以及中国的钱学森、郭永怀、陆士嘉等流体力学专家们,通过对流体力学发展史及我国伟大的流体力学家攻坚克难解决重大国家工程项目和科研事迹,阐明创新精神、求真务实、精益求精之科学素养。通过介绍塔科马海峡大桥坍塌、虎门大桥抖动等重大事件,直管震撼学生感官,促进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科学世界观,以及科学严谨的工程伦理道德养成。

立足于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政课堂,《流体力学》课程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民族自豪感的有效载体,在学习专业知识同时,还可以有“给我一个支点就可以举起地球”的万丈豪情,让学生以历史的可鉴,感受未来的可期。周甲伟老师的课讲得好,同学们对周老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年度教学质量评价优秀,还获得校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所有荣誉的背后是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孜孜不倦提高业务能力的努力钻研。他坚持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他追求因材施教、深入浅出的教学思想,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他注重工程案例引入与身边实例介绍,使课堂教学和学习都具有很好的启发性和吸引性。

三、战“疫”期间共克时艰

年开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们停下了忙碌的脚步,也打乱了春季学期开学的节奏,党中央发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号召。在坚持疫情防控和师生教学两不误、打好防控疫情狙击战的同时,如何在网络教学中让“教”和“学”不打折扣,能取得同样、甚至更好的教学效果,周甲伟老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录制线上教学视频和习题讲解视频,先后使用过QQ群、钉钉、学习通、腾讯视频会议等新的教学手段,利用信息工具随时与学生沟通,和学生一起讨论,一起“点赞”,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他的手机里,每个课程环节都有一个“讨论区”永不间断,那里集结了学生的思想,是他和学生做学术讨论的地方,是一个灵魂启迪和鞭策另一个灵魂的地方。

网络教学最大的弊端是不能时时监督学生,不能看到学生的表情反应,不知道学生是不是在观看发布的视频。周老师每次上课后,都及时查看学生的完成程度,及时查看学生的签到和作业,直播参与时长等,这些学习记录都可以反应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情况。对于不及时签到,不按时完成作业,观看视频时间过短的学生,他不厌其烦地和每一位同学进行单独交流,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并加以引导。

THEEND

监制PRODUCER

李威

排版TYPESETTING

王博

图片PICTURES

郭欣茹

录入ENTERING

曾永祺

版权COPYRIGHT

图文由华水学工网络文化工作室创作或整理,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工作人员取得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xw/2102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