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新闻 >> 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吗
3月6日(),奇葩说第七季收官了,傅首尔如愿拿到了BBKing。这一期的辩题是‘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吗?’,如果是看惯港片的观众估计会顺口而出‘是啊’,正如傅首尔的持方。
双方辩手辩得不痛不痒,感觉没有切中要害。当然,对一个针对大众的娱乐节目而言,内容也算相当不错了,毕竟节目的卖点更多还是娱乐。
从心理学角度该怎么回答这个辩题呢?其实学界早有答案:那就是‘否’!因为人生除了开心,还要追求意义!人生之要在于平衡,包括开心(快乐)和意义感的平衡,顾此失彼都算不得理想。
过快乐和过有意义的生活是人们在衡量和激励自己时的两个最普遍的目标,而其它细化的目标如健康、爱、事业成功以及养育子女等都可以涵盖在其中。
快乐和意义是理想生活的重要因素,它们有很大重叠,相互关联,但又有不同的根源和影响(MacGregorLittle,)。快乐的根源是需求和欲望得到满足,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摆脱了不愉快的事情。意义相比快乐更加复杂,因为它对跨越时间的情况做出解释时,需要根据抽象的价值观和其它文化价值的想法。
什么是快乐,什么是有意义?
快乐当然可以有很多种理解,但通常被定义为一种主观快乐感,也就是说,是一种普适的积极情感基调的体验状态。它可能狭隘,也可能广泛。一个人可能因为找回一只丢失的鞋子感到快乐,可能因为战争结束了感到快乐,更可能因为有一个好的生活而感到快乐。
快乐的情感平衡(affectbalance)理论认为,快乐=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即一种愉快感多余不愉快感的情绪状态;而生活满意度(lifesatisfaction)理论认为,快乐是指调用一个人的生活整体、而非瞬间情绪来进行的综合的、可测评的评价。
意义可以是一个纯粹的符号或语言现实,如一个单词的意义。因此生活的意义这个问题是符号理念应用于生物现实的问题。也可以假定为对一个人的生活是否有目标和价值的评估,这个评估既是认知上的又是情感上的。
可以用这样一些问题来测量快乐(自我享乐)的水平:
?你会经常感到开心吗?
?你常觉得生活充满乐趣吗?
?你是否总觉得满足?
以下问题则用来测量意义感水平(自我实现的幸福):
?你是否经常认为人生是有方向、有意义的?
?你是否经常感到自己对社会有所贡献?
?你是否经常感到自己在某个社群/团体有归属感?
快乐和意义有哪些差异?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在为期一个月内调查了名被试,测试了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是否快乐、是否有意义(这里并没有将特定的快乐和意义的定义强加于他们)以及其它的跟选择、信仰、价值观有关的题目。基于“快乐是自然的,意义是文化层面上的”这一基础上,他们发现了快乐和意义之间的5个关键的差异点。
关于得到需要的和想要的:需要的满足是快乐感的一个可靠来源,但是与意义没有什么关系。比如,健康无疑是一个非常基本且普遍的需求,健康的人肯定比患病的人更快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患病的人的生活缺少意义。
关于过去、现在和未来:快乐聚焦于现在,而意义则是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起来。当人们花时间思考过去和未来的时候,他们就会觉得自己的生活意义有余。反过来,如果人们仅仅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xw/21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