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阶层认同环境价值观对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7/25 12:39:26   点击数:
治疗白癜风用什么药最好 http://m.39.net/pf/a_4698984.html
“知”与“行”存在巨大鸿沟,探究社会心理学因素是如何影响垃圾分类行为成为重要问题。基于“年特大城市居民生活状况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分析阶层认同和环境价值观对垃圾分类行为影响,检验感知行为控制和感知行为动力的中介效应模型,探索促进公众垃圾分类行为的内在机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发现,阶层认同对垃圾分类行为有直接效应,同时通过感知行为控制和感知行为动力体现出中介效应;环境价值观不仅对垃圾分类行为有直接效应,并通过环境行为控制表现出显著的中介效应。因此,提升公众的绿色消费理念、培育节约环保习惯,可以增强环境责任意识,促进公众垃圾分类行为。通过树立典型模范人物,增强阶层认同感,提升对环境满意度,为培育公众垃圾分类的自觉、自愿行为起到积极作用。(一)阶层认同对垃圾分类行为影响机制国外心理学Weigeit首先提出环境认同理论,Clayton等更强调自然环境对环境认同的影响。Stets等提出,环境认同是人与自然环境相关联时所赋予自我的意义,并按照层级进行排列的,具有结构层级性。环境认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在社会环境方面的认同是指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对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的认同,凸显了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因素。与身份相关联的行为必然受到个体的社会关系及所属的群体和组织的影响。“阶层认同”是人对自己在社会阶层结果中所占据位置的感知,它是处于一定社会阶层结构、阶层地位的个体基于一定的客观条件,并综合个人的主观感觉而对社会的不平等状况和自己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而做出的主观判断。本文将阶层认同作为心理结构性因素,分析其对垃圾分类行为产生的直接和中介效应。1.直接效应国内外学者运用计划行为理论验证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随着研究的深入,很多学者发现了计划行为理论模型的缺陷,忽略了社会认同、自我认同在计划行为理论中所起到的作用。Case等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与情境相适应的自我认同在计划行为理论的模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林兵等提出环境身份(环境认同)可以直接或间接地预测环境行为。王晓楠等基于CSS验证了社会经济地位自评较高的公众,其环境行为意愿较高。由此,本文试图验证阶层认同对垃圾分类行为产生影响,并提出以下假设:H1.公众阶层认同水平越高,实施垃圾分类行为的可能性越大。2.中介效应感知行为动力指个体执行某行为时意识到的动力因素。研究者通过调研发现,满意度作为内在动力对公众垃圾回收行为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内在激励的满意度和非经济回报是促使公众进行垃圾回收的重要因素。Werner和Makela研究发现了循环利用行为所获得的满意感对实施垃圾分类行为的可持续性有着重要作用。徐林等提出,政策有效性感知是指居民对政府所提供服务的认可度。公众对政府的服务认可度越高,有效性感知越强,就越有动力参与垃圾分类行为。王笃明等通过文献的梳理,提出环境满意度可以操作化为感知行为动力。曲英验证了感知行为障碍、感知行为动力对环境行为有不同程度影响。H2.阶层认同通过感知行为控制的中介效应,进而对公众垃圾分类行为产生影响;H3.阶层认同通过感知行为动力的中介效应,进而对公众垃圾分类行为产生影响。(二)环境价值观对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机制1.直接效应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潜在价值观变量成为环境行为研究者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xw/2294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