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歌手朴树家世曝光爸爸居然是院士论人生

发布时间:2021/7/27 10:44:38   点击数:
我国著名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s://m-mip.39.net/czk/mipso_5941903.html
作者:教育编辑部蜜蜂来源:教育(ID:edu)每一年,都有一群年轻人高唱着“跨过山和大海,穿过人山人海”。台下的人不断在变,台上的朴树没变。B站夏日毕业歌会,朴树最后一个出场,当《平凡之路》的前奏一响,不知多少人又起了鸡皮疙瘩。他戴着灰白头巾,穿着简单T恤,平静又真诚地说:“我希望你们拥有足够的勇气、足够的耐心来面对现实的生活。”“我希望你们有一个淋漓尽致的人生。”几乎同时,弹幕滚出的这句话,占满了整个屏幕,观众湿了眼眶……在娱乐圈,朴树绝对是一个极个别的存在:他说话直白又真实,参加综艺,他说“我这一段真的需要钱”;别人都志向远大,他说:“我只想好好写歌,我不祸害人。”当我们习惯了熬夜加班,他很耿直:“到点了,我得回去睡觉了。”出道25年,听他歌长大的初中生已经变成了“油腻大叔”,他还像个倔强的孩子:真实、不物质、高敏感、不入俗。“出走半生,归来依旧是少年”,这句话,就像为朴树定做的。从小朴到朴师傅,他心里干干净净,依然纯粹、敏感,宛若初始,所以听他的歌,才更容易热泪盈眶吧。不过这样的朴树,倒更让人好奇出身什么样的家庭,什么样的父母,才能养育出这样一个特立独行的音乐奇才。“鸡娃失效”的第一届家长朴树,原名濮树,父母都是北大教授。父亲濮祖荫,是物理学家,我国“双星计划”发起人之一,也是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作为华人空间物理学家,濮祖荫教授在国际上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于年荣获空间研究委员会颁发的“VikramSarabhai奖章”。母亲刘萍,是第一代研究计算机的女工程师。童年的朴树住在北大家属院,像夏天的树木般拔节生长。家人给他设计好了标配的人生,念完北大附小,上北大附中,然后上北大,接着出国。但是,朴树偏离了“航道”。小升初时,北大附中的录取分数是.5分,朴树考了分,这0.5分让朴树觉得非常对不起父母:“真是觉得低人一等,你没考上,你爸妈都没法做人了。”正是在这个时候,朴树心里埋下了“抑郁”的种子。没能上北大附中,学习没有那么紧张,少年朴树一有空闲就拿起吉他自弹自唱。朴树和哥哥都很喜欢音乐。在收入不高的年代,那把吉他是濮祖荫在东德访学期间,用了马克(相当于0元人民币)买的,那个时候国内学者的月薪基本不超过元。濮教授如此舍得,只因为孩子们喜欢。有一天,朴树对父亲说:“音乐比我的生命还重要。”父亲没当回事儿。直到朴树把自己的游戏机卖掉,用这笔钱去报了一个吉他培训班。父亲才意识到,儿子是认真的。前段时间,朴树参加一场演出时说:“在我的印象里,年轻人应该是狂热的,应该是轻浮的,眼睛里应该闪烁着不靠谱的光芒,我记得我年轻的时候就是这样,我觉得这都是合理的。”这就是朴树少年时的模样。高中时,就和朋友组了乐队,每天晚上到北大草坪弹琴。虽然考上了首都师范大学英语系,但基本上是“给父母考的”。他真正的大学生活是每晚10点半带着吉他去小河边弹琴唱歌,第二天早上4点回来,风雨无阻。大二时,朴树跟家人提出要退学。在北大,濮教授的课是出了名的严格,学生的毕业论文不合格,他就把门关起来。两个人坐稳板凳:改!每个细小的问题都要改明白,完全不惜时间和精力。能硬生生地把论文从“不合格”改到“很有参考价值”。可是在教育儿子的问题上,他和妻子选择了“非常焦虑”地给孩子自由。他们只是很严肃地告诉朴树:“你长大了,你的决定自己做,但如果你要问我们的意见,我们是反对的。”在接受鲁豫采访时,朴树说:“那段时间,爸妈有很多的欲言又止,能看出他们很担心、很焦虑。”“北大教授儿子退学去搞音乐?”很难想象一个高知家庭,会同意孩子如此“离经叛道”。尊重孩子的选择很难,但朴树的父母还是做了这个决定。人世间父母的爱大概如此,既然阻挡没用,不如站在孩子身后为他兜底。

父子二人,殊途同归:

用生命做自己喜欢的事

有一次,朴树和高晓松从天津演出回来,冷不丁地说:“停车,今天的夕阳好看,我要看夕阳。”高晓松都愣了,问:“那我们走了,你在高速公路边上怎么办?”他说:“那不管,以后再说,你先让我看夕阳。”大家就看着他提着一把吉他和一壶水,坐那弹琴去了,谁也不知道后面他怎么回去的。如果真正了解朴树的家庭,就会发现,朴树的音乐道路与父母的学术道路虽然大相径庭,但究其根本,朴树和父亲一样,都是在用生命做喜欢的事。只不过一个把目光投向了深邃的太空,一个把灵魂交给了音乐。濮祖萌在北大读书的时候,苏联和美国先后向太空发射了卫星。当时中国的科研界大震,北大在政府的支持下,开始发展“高空学”!这是一门全新的学科,没有老师,从零开始。濮祖荫硬是凭着对物理的热情和天分,用了3年的时间,在北大开了第一节“磁流体力学课”,来上课的很多都是他曾经的同班同学。年,针对欧空局的卫星发射计划,濮祖荫敏锐地发现了其中不足,提出了首个以中国为主的“地球空间双星控测计划”。这些年,濮祖荫教授发表了50多篇SCI论文。据说这个数字,够一个普通学生从北大博士毕业10回了。朴树说,小时候半夜醒来,总能看到父亲在工作:“他的世界只有科学。”或许是在朴树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样子。濮教授后来也说:“我自己不懂音乐,但我尊重孩子的兴趣,音乐是他的生命,正如学术是我的生命。”带还没出道的朴树去“面试”,高晓松说,这辈子从来没见过宋柯哭过,但当年朴树抱着吉他,唱了自己写的新歌《那些花儿》,宋柯哭得像个泪人儿……年朴树签约了麦田音乐,从那时起“濮树”才改名为“朴树”。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大家一窝蜂地向前冲,疯狂地攫取,不断地占有。但鲜有人愿意等一等自己的灵魂。有一次,公司给朴树组织了52个城市的巡回演出,这几乎摧毁了朴树——他睡不着觉,写不出新歌。朴树说:“我病了很久,太可怕了,也许是长期抑郁造成的。”从那之后,朴树和妻子把市区房子卖了,搬到郊区。每天写歌、遛狗、买面包,过着“山顶洞人”的生活。名利对朴树来说非但不迷人,反而成了害人的毒药。出道25年,朴树只出了3张专辑:他把自己所有的状态和历程都写进歌里:“只有奄奄一息过,那个真正的我,他才能够诞生。”《平凡之路》的词他憋了10年,《猎户星座》的词他做了7年,他的电脑里有上千首Demo,但开个演唱会,自己的歌都得靠“凑”。他说:“偷过一次懒之后,你觉得我偷了这次懒,老百姓没听出来,然后就会无底线下去。”做音乐,他慢得像蜗牛,却从不肯偷一点懒儿!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分野,其实不是阶层,是追求。这世界纷繁复杂,有人忙忙碌碌,却有人始终保持一份简简单单的初心。李健这样评价朴树:“他最吸引人的,是少年的沧桑,他年龄已经不是少年了,但他呈现了那样一个状态,不会觉得做作,觉得他很真诚,这就是他的魅力。”年轻时应该无畏,老了才会热泪盈眶在娱乐圈,很难找到一条关于朴树的差评,即使他穷到没房没车,情商低又不会说话,瘦得像猴子,穿着邋遢不修边幅,并且永远不会讨好粉丝。但他所有差劲儿的地方,都是最真实的一部分。以至于所有人对朴树最大的奢求,就是听他安安静静地唱歌。高晓松在一篇文章里说:“朴树就是个单纯的小孩儿,大家都乐意宠着他。”我们宠着朴树,是因为他足够真实、足够单纯、足够真挚,那些真挚里,也有一个我们自己,我们特想宠,却不敢放纵宠的自己。当然,还有我们的孩子。我们不敢放纵孩子学习,哪怕多玩儿10分钟;我们不敢让孩子“胡来”,因为凭自己的经验,他会犯错会受伤会吃亏;我们更不敢让孩子放下学业,寻找自我,因为我们怕不能给孩子兜底。但为人父母,难到不该尽自己所能,为孩子托个底吗?让孩子做真实的自己,活成他喜欢的样子,去犯错、去试练、去飞、去闯荡。朴树这样说:年轻人应该狂热,应该不靠谱。年轻应该为那些不切实际的事付出任何代价,而且付得起。如果新一代年轻人被现实压得抬不起头,那么所有人应该想想,到底哪儿出了问题?年轻时无畏,老了才会热泪盈眶。真正的智慧从来不是父母可以传授给孩子的,除非他们用自己的脚走出来,用自己的心悟出来。可以让孩子任性一点儿、张狂一点儿,他不必讨你欢喜,你也不必事事都问后果。永远天真简单、永远激情狂热,这才是少年的模样!不是吗?没有一种教育方式是完美的,但父母的爱,不就是永远给孩子渴望的温暖,给他支持、给他力量吗?编辑、排版:曹磊二审:李津三审:赵海旭

*作者:教育编辑部蜜蜂。来源:教育致力于为0~15岁儿童打造前沿、权威的家庭亲子教育平台,通过解读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跟进教育部政策,为家长提供有指导价值和意义的内容。转载请联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xw/2298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