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新闻 >> 魏薇采访厦大优秀校友特刊4访厦门大学
魏薇采访-厦大优秀校友特刊--在厦门大学百年校庆之际,魏老师将带大家走访毕业于厦门大学的艺术名家们,探讨音乐文化背后的哲学问题、教学理念,希望能给广大音乐爱好者、教学者带来一些启示。
魏老师会定期拜访各位音乐界名家名师,探讨音乐艺术和讨教教学经验,为的是更好的提升自己,并分享传播各名师名家们的音乐之道。今天,魏老师又一次化身成为音乐名家采访记者,开始走上“采访名家,探索音乐”的道路……
Section4
访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副教授,音乐系副主任——刘涛先生
本期名家
刘涛
本期为魏薇采访-厦大优秀校友特刊。我们将参访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副教授,音乐系副主任——刘涛先生。刘涛先生演出剪影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副教授,音乐系副主任刘涛老师:男高音,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音乐系,师从吴培文教授,硕士毕业于意大利罗马音乐学院,师从DelisaSurratt教授。在《文艺研究》、《南京艺术学院学报》《歌唱世界》等专业优秀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年获中国教育学会举办的“珠江凯撒堡杯”全国声乐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曾获福建省第一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美声唱法第一名,全国第十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荧屏奖”,第四届“长三角”青年歌手赛银奖。
刘涛先生演出剪影
本期主题Currenttopics
浅谈刘涛老师对声乐教学的独到见解
采访刘涛先生
魏薇:作为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副教授、音乐系副主任,您培育了不少优秀的声乐人才,能跟我们聊聊您成功的教学理念吗?您是如何处理繁重的教学与行政工作、演出(舞台表演)和科研(研究课题)之间的关系呢?
刘涛:声乐是最能打动人、最能贴近人的心灵的一种艺术形式,古人说:“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就是这个道理,美妙的音乐加上真诚的歌词,让歌者、听者都能直抒胸怀。一个好的歌者首先要有良好的音乐感觉,好的嗓音条件,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多年的就教学中我发现,唱的好的学生,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往往不是那些声音条件特别出色的,而是善于动脑、学习勤奋、坚持不懈、善于把握细节,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学生,因为现在的声乐学习环境已经跟我们当年不一样了,以前声乐资料特别少,国内外音乐交流也不多,学生的眼界不开阔、审美单一,总是以为唱个高音、音量大就很棒了,唱几首咏叹调就不容易了。现在不一样,现在学生学习音乐都比较早,学习声乐前都有一定的音乐基础,而且对外接触多,音乐视频多,看的听的东西多了,自然也会去判断什么是好的什么是适合自己的。现在声乐已经不仅仅是声音技术的问题了,它是一种音乐素养的表现,自身的素质、修养、乐感、对作品的处理和你对语言的理解,是能否学好声乐的关键。那些耐不住性子,静不下来琢磨作品的学生是不会取的好成绩的。
我们给学生布置一首作品,首先要让他去理解歌词到底在表达什么,其次要进一步了解声乐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家的背景,乃至这个时代的背景;是什么时期的作品,浪漫主义时期还是古典主义时期,甚至是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作品;学生最好还要去学习声乐发展史,了解声乐是怎么从服务于宗教转向服务于贵族的,又怎么融入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音乐怎么样从一个时期过渡到另一个时期的.......学生脑子里要有一个脉络,理解这个作品是怎么来的,然后再去打磨演唱技巧。
与刘涛先生愉快交流
习主席在最近几年对于高校的讲话经常说——高校要立德树人,大学生要扣好人生第一颗纽扣。我觉得作为一个老师,最重要的是责任心,这是最重要的事情。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首先就要把本职工作做好,对学生负责,我们可以将心比心,如果你自己的孩子遇到一个不负责任的老师,你是什么感受?其次,我还兼任里的一些行政工作,主要是负责教学管理。
高校都在搞双一流建设。一流大学必须要有三个以上的国家一流学科,艺术门类也要参加学科评估,艺术门类底下有5个一级学科:音乐舞蹈学、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还有戏剧与影视学这5个门类,我们是音乐舞蹈学,以后就会在这个框架下面去评价谁是最好的。而学科评价体系是综合的,师资力量、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而这一切的根本还是在于教学质量的优劣,所以要有一套科学的、符合学科特点、高标准的教学评价办法来提升教书育人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成效,当然制度固然重要,执行力度更为重要,否则一切是空谈。
在双一流的大背景下,现在我们要明白必须两条腿走路,不论是教师发展还是学生学习,对于音乐专业来说音乐实践和音乐科研都要重视,以前的概念当中,音乐就要唱的好弹的好,现在的学生要有长远的规划,除了提高音乐表演技能,还要吸取更多的知识,研究音乐背后的东西,多多少少对自己是有帮助的。
倾听刘涛老师分享经验
魏薇:都说名师出高徒!您师从于著名的声乐教育家吴培文教授。相信吴教授对您的影响不仅仅是专业上更是人生上的。谈谈在厦门大学期间师从吴老师的学习经历,以及有没特别的故事与我们分享?
刘涛:吴老师是我的授业恩师,过了这么多年老师依然经常鞭策我们要认真做事做人,吴老师的教学方式是比较严格的,他对技术要求比较高,假如他在演出现场我们心里会犯嘀咕:我今天有没有达到他的要求?到现在还有点这种感觉。
吴老师的做人原则是要有责任心,要以身作则,对国家民族怀有一腔赤诚之心,善恶分明,在这些方面,我们做学生的都深受影响,从老师身上学到了许多,而且在工作学习中受益匪浅。如果要说什么印象最深的,就是在毕业的时候,他给我们的一句话:“每天上班提前五分钟!”没有什么华丽辞藻,就是这么一句最朴实的话,代表一个人的生活态度。
刘涛先生侃侃而谈
魏薇:您的硕士毕业于意大利罗马音乐学院,师从DelisaSurratt教授。相信留学的经历对您的艺术人生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分享一下您留学中一些难忘的经历(包括艺术活动)等。意大利的歌剧艺术历史悠久对于当代中国歌剧发展从历史上看有什么影响?当今我国歌剧的歌唱家及舞台表演人才的培养达到了世界上什么样的水平?与意大利歌剧舞台艺术的高水平有什么差距吗?
刘涛:意大利声乐艺术对中国声乐发展肯定是有影响的。中国的传统声乐其实是戏曲、曲艺,包括民歌小调,上世纪初西方现代声乐艺术在中国开始传播,我曾经做过这个相关课题,我们现在的声乐教学体系其实就是西方的东西,我们教学的语言、教学的作品、演唱风格,大部分都是受西方声乐艺术的影响,意大利又是西洋歌剧美声唱法的发源地,可见意大利的声乐观念对我们的影响。
意大利Belcanto声乐观念从17世纪初开始,从意大利作曲家卡契尼的《新音乐》歌曲集开始影响到现在。我们蓝色的意大利语歌曲集那本书里面写的17、18世纪古典咏叹调,其实就是那个时候的歌曲,现在我们已经不把它们列入咏叹调的范围了,因为那个时候的作品基本上是在一个人的自然声区之内,歌唱技术还没有突破发展,再往后到了古典主义时期,包括浪漫主义时期,声乐技术突飞猛进,从作品上就可以发现,节奏、音高、语言的难度大大增加了。
听刘涛先生娓娓道来
中国声乐从上个世纪初到现在,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经历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文化革命、改革开放、迈入新世纪,每个时期都给我们留下来记录历史的优秀作品,到现在还在传承、传唱,声乐的观念也在转变,从土洋之争到后来的洋为中用,从三种唱法到跨界演唱一路在演变,可以看到人们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社会的包容度越来越大,这也是文化自信的体现,国家软实力在增强。
中国声乐艺术突飞猛进,出现优秀的歌唱家,优秀的音乐作品,原因在于,第一,我们的国力在增强,国富民强,老百姓有条件出国去留学,开拓眼界,去观摩高质量的艺术团体、聆听世界级歌唱家的演唱,接触到正在发生、发展的前沿艺术。
第二个就是媒体的发展,媒体导致我们视野在开拓,学习变的方便,著名的歌唱家今天在柏林、罗马开场音乐会,我们在手机上就能接收到最新的信息,看到演出视频,传播力量越来越大,信息在改变世界,改变每个人。
刘涛先生耐心解答
魏薇:在《文艺研究》、《南京艺术学院学报》《歌唱世界》等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年获中国教育学会举办的“珠江凯撒堡杯”全国声乐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您不仅声乐技艺精湛学术上也挺有成就。能概述一下您最有代表性的论文吗?是为什么来写这篇论文的?在高校音乐教育领域里现实意义何在?
刘涛:学术成就不敢当,从事声乐教学演唱是我们的专长,理论研究其实是弱项,但是随着年龄和教龄的增长,我们慢慢从追求高超的声乐技术到追求艺术的完整性,更加逐渐感觉到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尤其在高校工作,对科研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也在尝试做些声乐理论方面的研究,那篇论文题目是《多元音乐文化观在中国声乐艺术中的实践》,获全国声乐论文比赛一等奖,此论文对中国声乐发展状态做了较全面的论述,这个学术观点在当时算是比较前沿,但是现在看来又很普通了。现在做科研写文章都要聚焦社会前沿话题,学科交叉研究,难度大了很多,作为教师还是要多学习、多交流,才能跟得上时代步伐。
刘涛先生认真回答问题
魏薇:展望未来,您对厦门大学百年校庆之后艺术学院音乐系的发展,还有声乐艺术事业的发展有怎样的期许?或者说有没有什么规划?
刘涛:我觉得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应该是有一个很好的前景,我也希望我能够为这方面做出我应有的贡献,哪怕付出我再多的精力我都愿意,因为这是我生长、生活的地方,我对她是有感情的。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出过很多杰出校友,他们在全国很多艺术院校、文化部门担任重要职务,学术地位也很高,艺术学院为厦门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做出很大贡献,也为厦门市、福建省的文化建设输送了大量人才、做出贡献。但在目前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我们艺术学院音乐系遇到了些困难,错过了最佳发展机遇期,但我们学院师生已经在努力,在及时调整,从师资队伍建设到人才培养,从科研建设到社会服务,都在逐步改善。
刘涛先生细心答疑
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优秀人才的引进,尤其是音乐理论人才,我们也希望借着厦门大学百年校庆的东风,得到广大校友、社会各界的支持,为我们推荐优质师资,优秀生源。声乐是厦门大学音乐系的重要学科,这几年发展的不错,每年都有许多毕业生考上欧美著名音乐学院,读研读博的都有,这几年比赛获奖的也很多,学生的事业心求知欲在不断提高,我们作为教师要为他们提供最大的帮助,除了专业还要在为人处世职业规划上做指引,从我个人的愿望来说,我希望声乐学科能够迈入一流学科的行列,当然这不是件易事,需要一个团队的努力,更需要学校、学院层面的支持。
采访结束,收获满满!
所以,今天给大家的tips是:
作为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副教授,音乐系副主任的刘涛先生,对声乐教学有着独到的理解。立德树人更是刘涛先生作为一个老师最重要的德行和责任心,心系学科教研工作,心系广大学生,刘涛老师为我们树立了良好榜样!
(本文部分照片选自刘涛先生个人社交平台,
请勿盗用!)
精彩推荐
(↓点击图片品读精彩内容↓)
魏薇采访大师刊12︳访新中国第一位歌剧交响乐女指挥家——郑小瑛教授魏薇采访大师刊9|访著名音乐教育家,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方妙英教授和赵升书教授(上)魏薇采访大师刊10|访著名音乐教育家,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方妙英教授和赵升书教授(下)魏薇微谈乐(三十一)浅谈肖邦练习曲(十五)剖析《肖邦练习曲》Op.25,No.3怎么让手指跑的很流畅呢?
本文图片素材为原创,未经申请使用侵权必究
点击了解魏薇老师
魏薇
中国儿童音乐学会会员
中国社会艺术协会会员
福建省钢琴协会常务理事
厦门市流行音乐学会副秘书长
上海音乐学院钢琴考级专业考官
星海音乐学院钢琴考级专业考官
中国社会艺术协会钢琴考官
第22届斯克里亚宾国际钢琴比赛组委会秘书长
德国巴洛克皇宫音乐大赛艺术总监
《海西晨报》音乐周刊特约撰稿人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xw/25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