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知识 >> 如果你连被讨厌的勇气都没有,还谈什么人生
*文末有福利,请不要错过噢
“人,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叔本华
文/思想食堂
这几日,“佛系青年”刷屏。这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一切随缘”的活法和生活态度,看似与世无争,其本质却是一种被动和消极。
因为“省得麻烦、怕被讨厌,不想心累”,很多人放弃了本该坚持的东西,随了大流,也逐渐失去了个性。
这样的生活你真的想要吗?
生活,一个“生”,一个“活”,陈坤的心灵导师、思想食堂讲师费勇把它解释为生下来、活下去。
“生我们决定不了,死很多时候我们也决定不了。唯有生与死之间的这段,是我们自己可以决定的。这就是人的自由意志。”
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抱一颗平常心固然好,但是人生还是需要有走心的地方。而这就需要你先去发现生命的意义,决定哪些方面需要走心。
No.1
▼
《活出生命的意义》
作者:[奥地利]维克多·弗兰克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作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作者的研究对象是自己曾经所受的苦难,他用自己的生命历程告诉读者,什么是绝境里的希望,生命的意义该是什么。
本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讲述自己在集中营里的“非常”遭遇。他在历经炼狱般的痛苦后,依然坚信生命的意义,并保有活着的希望。并将此总结为“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的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剥夺”。
第二部分是理论(存在主义分析治疗)。作者将自己在集中营中真实的经历、内心的感悟结合心理学专业知识,丰富了“意义疗法”。
作者始终坚信,人的内在力量能够改变其外在的命运。因为,根据意义疗法,努力发现生命的意义才是人活着的最主要的动力。
No.2
▼
《被讨厌的勇气》
作者:[日]岸见一郎/古贺史健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发现生命的意义,活出不将就的人生,我们还需要一点“被讨厌的勇气”。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阿德勒和弗洛伊德、荣格并称心理学“三巨头”。
阿德勒认为,如果一个人真想改变,那改变就一定能发生。有时候我们嘴上说想,身体却往另一个方向行动,心口不一,是因为我们潜意识里还不想改。
全书采用对话录的形式,通过青年和哲人五个夜晚的对话,分别讨论了“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要有被讨厌的勇气”“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将阿德勒的人生哲学娓娓道来。
书中有一句话:“如果这是我生命想绽放出最美的光彩,那么,即使有被讨厌的可能,我都要用自己的双手双脚往那里走去。”短短一生,践行内心的天性,才能活得痛快。
No.3
▼
《禅者的初心》
作者:[日]铃木俊隆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认识自己有很多种方式,学习心理学是一种,修禅也是一种。中国的禅宗,受庄子的思想影响很大,追求的是透过专注去掉杂念,达到一种内心的平静。
这本书是日本禅宗大师铃木俊隆专为那些对佛教一窍不通的西方人写的读物,也是乔布斯学禅的入门读物。作者用最简单的语言,从日常生活的情境切入,阐明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初心,实现禅心。
在日文里,“初心”意为“初学者的心”。初学者的心空空如也,不受各种习性的羁绊,随时准备好去接受、去怀疑,并对所有的可能性开放。
作者认为,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始终保持这颗初心。
No.4
▼
《人生的智慧》
作者:[德]叔本华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从心理学到禅,再到哲学,并不是什么穿越,因为它们本来就是相通的。心理学让我们认清自我,禅修的目的是超越一切得失心以及名利心。
而最终,当你能够真正懂得叔本华说的“人可以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想要的”,那你的人生困惑就都能放下了。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或高或低、这样那样的追求,这些追求是痛苦的源泉。叔本华认为,人生即是意志(意欲)的体现,意志是无法满足的渊薮,因此也就产生了痛苦。
这本叔本华晚年的作品,一共分为六章,分别论述人的基本划分、人所拥有的财产、人所展现的表象、建议和格言,以及人生各个阶段的问题。而这六章,其实都是谈怎样快乐生活的智慧。有智慧的人,应该以超然而明智的态度对待世务。
思想食堂公号正在开展赠送听课券活动
识别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zs/20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