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美苑一枝梅中国美术学院李梅教授

发布时间:2021/2/25 2:32:32   点击数:
北京治疗皮肤科好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时间的底色》李梅纪录片李梅,年3月生,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现任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InSEA艺术教育学会会员、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学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等。李梅在埃及红海边写生教学科研李梅教授自年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后,一直从教至今已有30多年,在教学、科研、创作方面成果丰硕。陆续出版个人著作《时间的底色》、《或远也近》部、著述高等艺术院校美术学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艺术考察与采风》1部,并获浙江省“十二五规划”优秀教材、合作主编学术《艺行塞上-敦煌艺术研究文集》和《美育践行——艺术治疗教育行动研究》共部,独立撰写如《高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课题化教学模式”的研究性思考与探究》等教学与学术研究论文发表和核心期刊和省级期刊,共0余篇,专业主要从事美术教育理论与艺术创作教学研究。李梅《九宫风荷》装置作品cm×cm×70cm01年李梅《殇系列1、、3》水彩×75cm年主持和参与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研究项目10余项。主办“第三届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大会”国际论坛会议,先后参加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0多次。学术论文获教育部科研论文评比“二等奖”和省级科研论文“一等奖”。获得省级“优秀教师”和省级“三育人”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年至今,多幅版画、油画、水彩及装置作品参加在法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的国际展与国内展,共计50余次,多次获得全国和省级奖项,多幅作品被国内外艺术机构和私人美术馆收藏。曾先后赴俄罗斯、法国、日本研修,并赴欧洲及东南亚国家进行艺术考察、写生创作和举办展览。教室授课场景李梅教授多年来指导本硕学生参加国内外展览获奖多项、毕业展获院金奖、银奖、铜奖和崇丽奖等多项。指导学生省级大学生课题立项达0多项、指导学生发表论文0余篇,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乡村社会美育设计大赛获金奖、银奖多项。多次带领学生参与国际国内美术教育学术研讨会议,并在会议发表演讲。所带学生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和省级奖学金,多次获评省级优秀毕业生、十佳大学生和年度人物。著述出版《或远也近》《时间的底色》《艺术考察与采风》《艺行塞上-敦煌艺术研究文集》《美育践行:艺术治疗教育行动研究》学术交流李梅教授先后赴俄罗斯、法国巴黎艺术城艺术研修,并到西班牙、意大利、希腊、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国家艺术考察,进行艺术创作研究和美术教育调研。在巴黎举办个人画展。赴日本各省和地区艺术考察与创作展览交流和写生,并在东京美术馆举办公共艺术作品展。赴马来西亚、泰国艺术考察与创作展览交流,在马来西亚摈城美术馆参加中国水彩画家邀请展,在泰国清迈等地写生。赴日本新泻国际艺术教育学院短期艺术研修,研究水彩艺术创作和美术教育理论,举办画展。受国家委托和代表学院赴越南和柬埔寨进行国际交流访问与考察采风,李梅教授的水彩作品《谊香清远》被作为国礼赠送给东盟十国领导人。李梅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李梅在法国巴黎橘园美术馆李梅在新疆采风人物评价李梅是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书、画画和写作于一身,30多年的教龄使她不仅具有丰富的艺术教育教学经验和丰厚的教学与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她的勤奋耕耘使她这些年的专业创作得到长足发展,有着自己独到而不同凡响的建树和智性思考。她的“写就是画”、“画就是写”理念,让她多年的绘画和写作,聚沙成丘,垒砖为塔。01年李梅用她的优美文字和匠心思考,写作并出版了著作《时间的底色》,年出版了著作《或远也近》,书中字里行间,道出的正是她执着坚守的艺术创作和心路历程。李梅水彩《荷韵系列之一》80×80cm年李梅水彩《荷韵系列之二》80×80cm年

李梅水彩《荷韵系列之三》80×80cm年

李梅油画《巴黎的街灯》8×3cm年李梅水彩《回山雨季》76×56cm年关于“时间的底色”,按李梅的说法是:生活即日子,时间串联着日子,里面有我们的生活和色彩,日子随着时间推移,颜色也在层层浸染、叠加和调和,不再如原先那样鲜艳夺目但更加醇厚,夺目的色彩不再距离你很近但很值得回味。李梅水彩《观》77cm×54cm年李梅水彩《姿》48×36cm年说到生活和日子,李梅的艺术工作室“梅开居”位于转塘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附近。工作室是由厂房改建而成,形似LOFT,有高高的屋顶和8扇大窗,让空间显得异常通透明亮,坐在房间里能分明感受到太阳光随着云卷云舒变得忽明忽暗,映照在画室墙壁上,也撒在人的脸上,温暖而恬静。院子里种满了鲜花异草,宛如进入了与自然同呼吸的百草园;篱笆上的丝瓜、黄瓜、南瓜缀满果实;松鼠在树干上跳跃、几只斑鸠围着荷花缸喝水、小狗在追逐几只青蛙、浅草里偶尔会有刺猬的身影,这是在城市的楼宇里所不能体会到的真实自然状态,更是启迪李梅绘画创作的源泉。她在养花种草中了解花草植物的四季与生长规律,深悟其中蕴含的教书育人哲理,从大自然万物生息绵延中获得人生启迪,通过艺术创作诠释其深刻的生命内涵与哲理。这不仅反映了她的人生观,也富含了她在教育岗位坚守的生态式教育观、更反映出她执着的艺术创作观。李梅《听雨系列之二》版画×60cm50×40cm年李梅《山里红》水彩77×55cm年李梅水彩《疙瘩花开》11×76CM年李梅《象山幻象1》水彩年李梅的水彩作品是在用画笔与心灵进行思考,并与自然世界进行关联,不是站在远方观察和描绘,而是回到本体的探究,将自己的心性理悟与世界紧紧相连,全身心体验生命存在与内在律动,用洋洋洒洒的文字勾勒出的一幅幅作品,是关于一个人的生活、工作和思考,是在大生活里对艺术的执着探索。以时间为主轴,随着时间的推进,那些或鲜艳或沉静的生活中的颜色,逐渐成为她艺术智性思考的浑厚底色。李梅《日子》水彩40×40cm年李梅《马来西亚吉蓝丹村庄》水彩35×46cm年品读李梅水彩作品就如品读她写的文字,最深的感触是她的自然、随性和诗性、性格的爽直和知性、内心的细腻和画面的宁静。如水彩作品《观》,一荷观世界,让人有直抵心灵深处的空灵,那是对自我的剖析和心灵叩问,是对世界的人生求索,是倾诉、倾听,更是思考与反思。同时展出的大型装置作品《荷问》,荷花本在残冬季节会花去茎留,枯茎垂首,如问号般的向虚空发问,而李梅用亲手轧制的枝色彩华丽斑斓的莲蓬来映衬荷的枯萎,想表达的是生命在枯萎背后的重生。李梅《鸡冠花》版画60×60cm年李梅《金色童年》水彩55×36cm01年这些年,李梅先后赴俄罗斯、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近0个国家进行艺术考察、学习深造和艺术创作。分别在巴黎、日本和马来西亚等国举办个人作品展和系列水彩作品邀请展。年,李梅公派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学习研修,并著述了5万字的《或远也近》一书,无论是博物馆的艺术品,还是街头艺人,老街古巷,都能触发李梅的酣畅神骋。尤其在李梅笔下:“夕阳余辉尽洒古城,一切都渐渐笼罩在暮色中,有几条飞机划过的白线印刻在湛蓝的天空,如绵长的思绪浮游在眼睛里,慢慢的移动和变化着形状,一会儿又消散开去”。再如:“恍然间感到卢浮宫小凯旋门上的战马雕像会凌空奔驰,会觉得这巴黎的鸽子是懂人语、会读书的,也许它还会画画”。李梅不仅对艺术敏感,文采也颇佳。这本著作的背后其实透露出的是她强大的对艺术执着而敏锐的思考。李梅《暗香》水彩3×41cm年李梅装置作品《问荷》局部50×50×cm李梅在欧洲以及其他国家的行走,不仅积蓄满满的文字,更多的是沿途的艺术创作积累。如,《荷塘秋问》、《风荷》、《凡尔赛夕阳》、《路灯》、《老墙藤蔓》、《法国乡村风景》、《阿维拉古镇的夕阳》、《比基尼胖女人》等作品,在画布画纸的方寸之间不断交叠着她的探索和尝试,可以强烈感受到她与自然万物的亲近与融入,以最直接的诗性方式,在艺术表现形式的探求中,追求属于女性的独特视角、语汇和境界。李梅装置作品《问荷》50×50×cm李梅《花之语》水彩5×5cm年李梅的母语是她一直在坚守和追求的版画,但她也在水彩、油画、版画、国画以及装置等邻域的刀锋上游走与沉思,她的水彩亮丽而通透淋漓,油画泼辣和耐人寻味,水印木刻简约而朴茂,装置作品震撼而融化内心。仿佛一直在尝试用不同的艺术语言表达自己对生活和艺术的真切感悟与敬意,执着而沉静,激情而真性。李梅《残荷听雨之一》版画×60cm年李梅《流风余韵》版画年李梅《风荷瘦》水彩5×5cm年李梅《羞涩》水彩48×36cm年李梅《越南柬埔寨拾印系列之七、之八》水彩15×15cm年李梅《殇系列1》水彩年无论在李梅的作品和书籍文字里,都带着强烈的艺术与超越艺术的人文情怀、人文思考和智性反思,是在从更宽广的大生活里追寻艺术的本质存在与绘画再现的意义。展示在我们面前的作品,不仅仅是眼前之物,更多的是人生漫漫旅途中的熠熠闪烁的心灵交汇和深切体悟的重现,是绵长人生的不断回味,让生命瞬间的“发现”成为物我两忘的深度交融。阅读她的画和文字会使人豁然开朗,如同我们阅读李梅的朗朗笑声和豁达洒脱的情怀,是一种观物、拾物、悟物和载物的“观物绘心”和“画外之境”的优秀品质的最佳呈现。相关阅读以水彩的名义诠释创造性的生活启迪——「时间·底色—李梅水彩作品展」在北京隆重开幕李梅

艺术的“智性”教育「或远也近——李梅水彩作品展」在沪成功举办李梅著作《或远也近》读者见面会跟着美院李梅教授开启欧洲艺术之旅!《爱我西藏》美术作品展即将在上海朵云轩艺术中心举办

推荐艺术家—李梅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zs/2076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