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版本 >> 论语每日一课学圣人智慧如何
有人做了一个全球统计调查,主题是人的一生最后悔的五件事是什么?就是当你老了,回首一生,你觉得最后悔事情是什么?经过抽样统计,结果是:
第一:92%的人后悔年轻时努力不够,导致一事无成。
第二:73%的人后悔在年轻的时候选错了职业。
第三:62%的人后悔对子女教育不当。
第四:57%的人后悔没有好好珍惜自己的伴侣。
第五:45%的人后悔没有善待自己的身体。
追问临终时后悔的事情,能让人们审视现在的生活。年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他说:如果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我还会做我今天要做的事情吗?如果连续很多天答案都是“不”,我知道我要做出改变了。
大家知道乔布斯吗?未来三年会给你们介绍很多名人,这些人都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影响过人类演化的进程。我看了《乔布斯传》,是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乔布斯的一生。
追问临终的感受,是“慎终”,憨憨的曾参也说过这样的话:
《学而第一》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曾参:谨慎地对待去世,追思遥远的过去,这样民风就会逐渐厚重纯朴。
上面的全球统计和乔布斯的故事,讲的都是“慎终”的事情,以前“慎终”更多的理解为“谨慎对待父母的去世”,但我觉得不用那么古板的解释,不论是谁的去世,都是应该慎重对待的。
我自己没死过,还没办法切身体会“慎终”之意,但我看了好几本关于临终的书籍,其目的是想从别人那里得到一些经验和忠告。
一是《此生未完成》,一个复旦大学年轻讲师的临终日记,她的名字叫于娟,比我还小一岁,死的时候32岁。这本书的一些话语,还是挺感人的。摘录两段:
“得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二是《追逐日光》,作者是尤金·奥凯利,美国人,前毕马威首席执行官,毕马威是鼎鼎有名的注册会计师行业“四大”之一,可见作者的人生算是非常成功的。他年6月确诊癌症,9月去世,所以书的副标题就是:如果人生只剩最后三个月,你还会像现在这样生活吗?
三是《善终守护师》,作者是柴田久美子,一个已经七十岁的临终关怀的工作人员,在日本一座只有人的小岛开创一个叫“平安之家”的临终关怀服务站,很多老人在她怀里安然离世,但她提炼出的却是特蕾莎修女说过的一句话:爱,才是活着的意义。
下面两本书,不是讲“慎终”,而是讲“追远”,就是探求遥远的过去。
一是《人类简史》,这本书作者是以色列人尤瓦尔·赫拉利,一个秃顶的中年男人,这本书一经推出,惊为天人,火得一塌糊涂。他追宇宙的起源:大约亿年前,宇宙“大爆炸”(bigbang),这是宇宙的起源。之后30万年,开始形成“原子”,然后进一步构成“分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再有分子构成物质,比如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原子往下可分为原子核和基本粒子,包括质子、电子、中子等。这些在《三体》这本书都有描述。
二是《大历史》,这本书讲有八个关键点:1.大爆炸:宇宙的起源;2.恒星;3.较重的化学元素;4.行星;5.生命;6.智人;7.农业;8.现代世界/人类世。每一个关键点都是一个质变,为这个宇宙提供了多样性。
曾参讲的慎终追远,是一件有趣而又严肃的事情;如果大家都去这么做,那么世间的道德水准就会逐渐归于纯朴和厚重。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