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价格 >> 思政教育红色思政客家N梅州打造
“我们学习党史、国史,就是要弄清我们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近日来,梅州市委书记陈敏,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爱军分别前往嘉应学院和广东梅县东山中学,落实“一把手”带头讲思政,为师生上了生动鲜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时期。思政课正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近年来,梅州市深耕本地文化特色,有机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建文明城市和平安校园工作加快推进校园思政教育,以“红色思政+客家+N”为思路,构建“课堂+活动”模式,把思政教育贯穿学生的学习生涯。
梅州市将红色文化、客家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图为梅州市曾宪梓中学的学生探访丘成桐祖居。
一校一特色思政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如果妈妈未经你们的许可看了你们的日记,妈妈的做法是否违法呢?”
“是不被允许的。”
“没错。同学们,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偷看日记的做法侵犯了我们的隐私权。”
在梅江区鸿都小学六年级(6)班的课堂上,班主任杨莲正在为学生们上主题为“我们受特殊保护”的法律普及课。
“今天的课堂内容我们学习了法律知识,以后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学生黄子丹说,她十分喜爱上道法课,课堂上能学习到许多生活常识,“帮助我们更好、更快地成长。”
思政课在小学阶段又被称为道法课,主要为学生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小学阶段是思维发展的高峰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思想道德教育非常关键,而法律普及也十分必要。”鸿都小学教导处副主任黄祝青介绍,鸿都小学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思想、行为特色,划分不同的思政课内容。“低年级的学生以思想道德教育为主,高年级的学生会普及法律知识。”
鸿都小学的学生正在上思政课。鸿都小学开足开好思政课。据介绍,该校低年级每周至少2节思政课,而高年级则不少于3节,并要求其他科目决不能占用思政课的课堂。“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育工作的通知》下发后,我们根据学校实际,制定了本校的实施细则,由学校一把手推动推动实施。”黄祝青介绍,该校校长黄文丰每年都要为学生上一节思政课。
“为学须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立志不定,终不济事。”年4月,梅州市教育局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育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加强中小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和提高懂法守法的意识。
随后,梅州市出台了《梅州市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行动计划》《梅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等多个补充辅助的实施措施,为梅州市学校思政教育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11月26日,正值梅州市曾宪梓中学高二年级校园值守,下午第二节课下课后,曾林芬与同学一起来到教师办公室打扫卫生。“我们同学们都安排了岗位,各司其职。”曾林芬说,除了打扫卫生外,这一天他们还要负责校园检查、图书馆整理书籍等内容。
“我们学校提出了‘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劳动育人’的‘三育人’理念,将思政教育贯穿在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梅州市曾宪梓中学学生科副科长廖振亮介绍,学校将思政教育作为育人的第一抓手,突出思政课的全程教育、全员教育。
鸿都小学着重道法课程,曾宪梓中学强调全员教育,东山中学将百年校史融入思政教育课堂,梅州中学突出每周的主题班会课……梅州各学校在加强思政教育基础课程的同时,发展具有本校文化特色的思政教育,逐步形成了“一校一特色”的格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教书育人的方方面面。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校史文化,年开始,我们就要求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并将这个特色融入到办学理念中,让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梅州市教育局德安科科长冯伟介绍,梅州市拥有悠久的耕读文化教育传统,是粤东西北地区较早推进特色思政教育的地级市。
一体化培养开展幼儿园到大学循序渐进的思政课“妈妈,你看我这个纸花剪得好看吗?老师说这个是梅州的市花梅花。”“女儿真棒!今天学校教剪纸啦?”下课后,陈女士来到梅州市直属机关幼儿园接女儿放学回家,女儿递上了在课堂上学习的剪纸作品。“我们希望孩子在学校不仅仅能学到知识,也能掌握多方面的才艺和生活常识,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陈女士说。除了剪纸课程外,机关幼儿园还开设了游泳课、攀岩课、饲养课、钢琴课等多层次多样化的兴趣课。“幼儿的大脑发育尚处于初级阶段,他们对世界的感知主要通过语言和动作,我们的课程设置中融入了许多需要动手操作的内容,让孩子们在动手中学习和认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基础世界观。”“教育从娃娃抓起。”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抓手,梅州市加强思政教育的一体化培养,从幼儿园到大学开足开好思政课的同时,加强思政教育连贯性培养。明年是广东新高考“元年”,新高考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倒逼着教育教学改革,而思政教育便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梅州市以“课堂+活动”的模式推进思政教育。“新高考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发生问题、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这就要求教育机构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冯伟说,梅州市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开设循序渐进的思政课,不同年龄段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前思政教育是条块化的,各教育机构互不关联。一体化的培养形成链条,让思政教育串联起整个育人过程。”
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会教书,还要会育人。“打铁还需自身硬”,铸魂育人的前提是教师自己先要道德高尚。为进一步发挥思政课强校和高水平思政课专家示范带头作用,梅州市加大思政课教研力度。
林丹是梅州中学初三级的历史老师,同时也是广东省中小学名班主任林丹工作室的主持人。该工作室的重要任务之一便是进行关于班主任思政课专业化的教研。
“工作室定期推荐阅读书目和文章,撰写读书心得并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培养品德高尚、能力突出,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班主任专业教师队伍。”林丹介绍,工作室选择“主题班会”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要求老师们在主题班会上创新课堂形式,通过撰写论文、开展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据了解,梅州市年全市德育课题的教研工作有81项,其中上报省教育厅30项,发挥典型示范教学的引领作用,推动全市思政课上新水平。
推进思政教育仅仅依靠教育部门是不够的,一体化培养从纵向来说涉及到人的学习生涯,从横向则涵盖了家庭、社会等各方面。
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梅州市要求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成立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告知家长学生当前的思想道德状况和当前德育的主题和任务,使家长教育自己的孩子有的放矢。
同时,学校还向家长进行正确育人观和育人方式的知识渗透,定期邀请家长到校观摩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我们学校会不定期举行‘东山大讲堂’,邀请各行各业的精英为学生们进行各式各样的讲座,讲座除了有学生参与外,我们还会邀请家长参与。”广东梅县东山中学学生科科长彭伟介绍,通过讲座、家长会等形式,不仅向家长们展示了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学,也更好地让思政教育沁润家长心田。
课堂+活动“红色思政+客家+N”打造“网红课”“青春期的心理懵懂往往会带给我们短暂的小鹿乱撞,但若一味地沉浸于此,更多的是造成学业的耽误,所以才会引起家长和老师的担心和重视。”
“没错,青春期心理懵懂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倘若我们能够正确面对,及时调整,那么我们就能少走弯路!”
11月28日晚,广东梅县东山中学进行了一场主题为“我的成长故事”的校园心理情景剧比赛。10个参选项目涉及早恋、校园暴力、手机成瘾、梦想等学生们最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jg/20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