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即将出线,复试在即,你还不会读论文吗附

发布时间:2021/5/15 16:02:39   点击数:
北京根治皮肤病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6172005.html

尽吾之力,以达天际

萌新启航,院校信息,尽在瓦洛佳22考研

复试通关,备考技巧,

尽在瓦洛佳21复试

复试已经开始了,可能有的同学有点慌,其实不必太过担心,现在抓紧看、背书,看论文,还是抢先占据复试的优胜点。不过这个阶段看论文,可不能花大把时间去精读浩瀚如烟的文章哦,学姐给你支个招儿,教你如何事半功倍读论文!

读论文的重要性

1

1帮你摆脱“无话可说”的困境

论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已经经过初试这场“厮杀”的你们应该深有体会吧,很多拿高分的知识点都是从论文中摘取来的,一些新传领域前沿的热点话题也都可以通过论文寻找答案,这样我们碰到分析热点的题目,不至于无话可说。所以读论文最直接的一点就是帮你积累新知识,补充旧知识,比如“区块链类的热点”“健康传播类的热点”“后疫情时代的热点”等等,这些都是书本上完全没有的,不读论文你就回答不上来。

2提升你对知识的认识深度和层次

第二个重要作用就是帮你夯实基础,深化你对一个知识点的认识。尤其是四大刊的论文,还有彭兰老师、刘海龙老师、喻国明老师等一众新传领域大佬的文章,真的可以让你的答案上升一个层次。比如老生常谈的算法推荐话题,喻国明老师就写了好几篇文章去分析,有空赶紧看一看,还有彭兰老师对当前传播技术这类话题的探讨都是值得仔细拜读的,诸如区块链新闻、5G、AI这些前沿热点。

3帮助搭建思考框架,锻炼逻辑思维

最后,一篇论文的逻辑性是很强的,行文都是有一定框架的,而这种逻辑思维和框架思维恰恰是很多同学所欠缺的。当你没有逻辑和框架的时候,你的话语将会很杂乱,回答毫无章法,甚至出现在考场中脑子“宕机”的状况,所以一定要趁着复试前的这段时间赶快多看论文,分析论文,学习逻辑思维,搭建自己的思考框架。一般论文都逃不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几个框架,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

▲论文的相关学习视频

读什么论文,怎样找论文

2

(一)读什么样的论文

1初、复试有区别,“按需”找论文

首先在现阶段你要清楚,你是带着目的去看论文的,而且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在复试中取得老师的青睐,所以不能再像准备初试时那样,去精读很多论文。复试阶段,一个是时间比较有限,最多2个月的时间准备,第二就是很多初试阶段考察过的题目老师们不会再重复问了,就算有类似的题目,你也不能再用初试的那一套去回答了。

因此,复试看论文你要带着目的去搜集你真正需要的,这里就需要参考往年目标学校的出题风格,多去问问直系学长学姐,探听消息;另外学校出题风格会和学校的特色有结合,比如考华东政法大学的就被问到法治传播的问题,还有一些财经类院校也常会考察传媒经济类或者媒介经营管理类的题目,所以没必要“胡子眉毛一把抓”,目的性强一点去找需要的论文会避免低效。

2复试论文看热点,抓住“热点”不放松

新传专业本就是一个“随时随事而动”的专业,时效性很强,近期的国际国内大事件都有可能成为考题,“热点话题”一向都是“考点”,比如去年最大的事情莫过于疫情了,果然复试就有很多学校考察了“健康传播”这个热点,还有的就考如何看待疫情时期媒体的表现;另外在疫情期间,直播带货又大火了一把,所以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就考察了“直播带货”这一块内容。一句话,热点很重要,千万不能放松,从现在开始去搜和热点话题相关的论文,然后自己积累、整理,像有关疫情的话题,今年肯定还是热点。

3基础专题需夯实,复试学会推陈出新

虽说复试和初试有所区别,但大体上是一致的,初试考察的形式会延续到复试当中,所以初试时整理的那些专题可以拿出来继续背,不过想要在复试中拿到不错的分数,就要学会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毕竟你初试答题的套路老师已经看穿了,所以你得拿出一些不同的东西。

比如同样一道考题,复试当中你就需要考虑从其他角度切入,或者回答出那么1—2个新颖点,这就需要通过读论文积累,同样一个知识点你可能需要看3—4篇论文,去总结出这几篇论文当中的精华。比如谈论到“媒介是人的延申”这个话题时,最新的一些研究都把技术和人本身联系在一起考察,像刘海龙老师就有一篇论文《传播中的身体问题与传播研究的未来》,当中就从“身体议题”这个新角度探讨媒介;再比如谈论虚假新闻这个问题时,就有论文从“深度伪造”(“deepfake”)的角度出发去讨论,这些才是复试准备论文中要重点学习的东西。

4核心期刊必须看,学界大佬别错过

传说中的新闻界四大刊物必须看一看,《新闻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这些刊物中有很多学术界的前沿内容,是非常值得去仔细阅读的。另外《新闻记者》每年出的年度十大假新闻也建议大家去精读,主要是积累其中的案例,复试问答当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案例延申,一味地就理论谈理论,或者一直说自己的看法会显得有些单薄,老师非常喜欢你们用一些案例去支撑你的观点或看法。

除此之外,《国际新闻界》每年会做一个“中国的传播学研究”和“中国的新闻学研究”,这几块内容是重中之重哦,一定要看。然后就是学界一些大佬的文章,像彭兰女神、刘海龙、喻国明、胡翼青、黄楚新、史安斌等都要去知网搜一搜,尤其是近一两年的文章;最后可以在有空的时候再去瞅一瞅目标院校老师的论文,不过提示一下,这个有风险,如果你对本校老师论文不是很熟就别在老师面前“班门弄斧”,人家本尊在这儿,可以就论文追问到你怀疑人生。

(二)怎么样找论文

一般就是知网搜索,其它的还有万方、维普等,不过一般大佬的文章知网都能找到,另外也可以搜一搜人大复印资料作为补充。这里主要说一下知网的搜索技巧的,带着目的去高级搜索。

第一可以通过搜索主题词找目标文章,比如“网络直播”,你可以加上限定词再去搜索,如“现状”“问题”等等;

第二就是通过作者去检索,比如目标院校的老师,学界大佬,你一搜彭兰就会出现很多论文,找几篇有可能作为考点的去仔细看一看;

第三就是搜寻核心期刊的论文,可以借用高级搜索方式(截图教一下搜c刊),通过限定作者,期刊去筛选一些高质量论文;最后就是看一下你搜索出的文章它的被引用次数、下载次数等,一般数字越高代表文章质量越好、权威性较高。以上几种方式综合起来去筛选你需要的文章。

如何高效读论文,四步法帮你助推

3

1Sept1.整理专题别嫌累,分门别类不吃亏

不要一上来就“眉毛胡子一把抓”,从出分到复试也就1个多月时间,论文数不胜数,你是读不过来的,所以你得带着目的,先做好筛选整理的工作,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参考往年的复试考题,有针对性的整理一些论文。

可以按照初试整理论文的方法,去整理一些专题类、热点类。比如在疫情中有关媒体的一些论文,去年比较火的直播带货类的论文,传统的媒介融合,算法推荐,后真相等几类论文;还有就是针对院校特色去找一下学院老师的论文,比如华东政法大学就很多老师在探讨传播中的法治问题,你懂的,法律是华政的“特产”,像华中师范大学就很多老师在讨论媒介伦理这个话题,因为院长就是研究媒介伦理的。

2Sept2.先“宏观”后“微观”,有舍才有得

复试读论文不同于初试阶段,一方面你的时间有限不能低效率,甚至做无用功,另一方面复试问答当中基本都是口语交流,这一点还是区别于书面语的。所以你在看一篇论文时,先学会把握住宏观大局,也就是把整体框架和思路先理清楚,它是讲问题然后给对策的论文,还是谈现状讲意义的论文,亦或是旧理论翻新。一般硕博论文会有目录,这时你先把目录搞搞清楚再说,不要一上来就逐行逐句去读,而期刊类文章一般是没有目录的,此时你自己就可以通过各级标题,自己整理一个清楚的目录,这样一来文章的架构就一清二楚了。

比如上面的例子,一篇讲区块链技术重塑新闻商业模式的论文,光是题目听起来就陷入了迷惑是不是,但是你先把脉络梳理清楚,其实就搞懂了一大半,文章中心就是讲商业模式创新,不过呢是依靠区块链技术而带给新闻业的创新,所以先抓重点,而后再一层层抽丝剥茧,大致就弄清楚文章想讲什么东西了。

第二步再去从微观角度把握文章,比如这篇文章谈到现状,谈到问题,谈到对策,那这些就是你重点要精读的地方,记住之后就可以直接用在考场上了,而且着重注意这当中比较新颖的观点或者看法,这些将是你拿高分的法宝。总结一下就是,一篇论文要学会抓重点,没有必要一个字一个字去读,该丢掉的就丢掉。

3Sept3.摘要是中心,一眼知核心

摘要是对整篇文章的简要概述,精读摘要可以迅速抓住全文的核心,弄明白这么长篇大论到底是想说个什么事儿。摘要一般都会把文章要讨论的问题,从哪个方面或者角度讨论都概括出来。

以下面一篇文章的摘要为例:

摘要部分就很清楚地告诉你了,本文主要讲的就是在消费主义浪潮和视觉文化之下,对女性身体审美或消费的反思,对当前男性凝视之下,女性身体消费的困境继而提出正确的女性审美路径的分析。读完摘要你就大致可以总结出文章主要落脚点在分析“他者话语”对女性身体的规训,再用已有知识推论一下文章可能就是对当前对女性身体消费的分析,可能会有一些异化的地方,然后再告诉你怎么样正确地审视女性身体景观。

4Sept4.思维导图列起来,重要内容后填充

论文说来说去不外乎两大类,一种是用实例论证理论的,另一种就是用理论解决问题的,所以先把大体的思维框架搭建起来,当然搭建框架不是简单罗列小标题,举个例子,一篇关于后真相的论文,它主要论述了后真相的基本概念、成因和影响,而后又看到一篇后真相相关论文,它主要阐述了后真相的特点、本土化现象等,那你就可以把后真相的这块内容做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从概念——现象——特点——成因——影响这几个二级标题开始一级一级往下列,一般列出3级标题就差不多了。

论文最高境界--内化于心,有效化为生产力

4

复试读论文不同于初试,没有长篇大论的赘述,力求做到简明扼要,复试看论文,只需要将其中的内容以口语化的方式表达出来就行,初试当中的那一套死记硬背是完全没必要的,记住关键论点,论证思路,结论,方法,案例等等就行。

首先在整理完论文后,你需要试着用传播学或新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去解释某种现象或者去论证某个观点,要有逻辑的清楚列出1、2、3、4点;

其次要清楚每篇论文的论证思路也就是基本框架,它是如何提出问题的,又是怎样论证的,怎么样解决的,这样多看多练才能锻炼出你自己的逻辑思维,后面在正式的考场中不至于手忙脚乱,想到一点说一点;

最后就是整合论文当中的优质观点或者论证,不用力求一字不落背诵,能记住核心内容,大致说的出来就行,然后可以结合你所看的论文去思考,这些知识点之间是否有联系,比如一篇讲算法推荐的文章就可以和信息茧房的文章综合起来阅读,比如国际传播类的文章也可以和讲好中国故事类的文章结合,再比如新闻专业主义就可以和媒介伦理联系起来,一言以蔽之,把整理的论文综合起来看,其实很多内容是互通的,答题时可以共用的。

看完这篇推文就请你跟着练习起来,不要脑子会了,一动手就不会,现在就开始积累论文,并且要抛弃过去那种逐字逐句读论文的低效方法,自己动手整理思维导图就会自动把一篇文章记忆在脑子里,记住,机会真的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牛年到了,一定要牛气冲天!最后给个小福利,学姐精心挑选了十篇论文,一次性放送,抓紧时间做出思维导图吧。(点击阅读原本,即可下载论文包)

今日互动:你平常是如何读论文的呢?

撰文-喜多多

编辑-瓦叔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校对-福灵

排版-九月

往期回顾

添加下方小助手即可咨询课程

扫码即可添加

阅读原文,下载论文包,提取码:m96l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my/2197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