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博观约取,春风化人李春成教授的学术育

发布时间:2021/5/21 15:38:26   点击数:

李春成,湖南耒阳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公共行政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担任政府服务研究中心主任,大都市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上海市公共事务管理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上海市未来研究会第七届理事等。

曲径通幽始料未及

人生是自我规划或社会期待的结果?春师说,他的人生进展、学术道路,总体上讲是“始料未及、曲径通幽”。春师年出生于湘南某偏僻的村庄。那里人均五分田,菜种在后山上,要想温饱,必须勤劳。四五岁的小孩就要分担家务活了。小时候春师个子小,干体力活不及同龄小伙伴,所以他比同龄人更早地、更努力地读书,以替代性地获得父母的认可。父亲大概从初中开始放弃了对春师的农业知识与技能教育,开始期待他能吃上“国家粮”。初中毕业没能考上中专、高中毕业考上了大专,成为村里第一个正规大学生。年以相对优异的成绩从湖南林专毕业后,尽心尽力地在耒阳七中教了四年初、高中生物。在自满和不满的双重推动下,跨专业考进湖南省教育学院学习教育管理。年又“无知者无畏”地考上了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行政管理专业的研究生。硕士毕业后考上了行政管理专业的博士。博士毕业后留系当了老师,主要从事公共伦理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

从生物学到教育学、从行政管理学到行政伦理学,每次换专业、换方向都是一次再出发、一段新征程。“苦是苦了点,但乐在其中”。谈及公共伦理学研究感受,春师说“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对于勤于动脑、惰于动手的春师来说,这未免不是最佳位所。

博观约取守正出奇

或许与他的求学经历多样化有关,春师的知识兴趣甚是广泛,对于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公共服务等学科知识都颇有兴趣。但凡有意思、有价值的知识领域,只要能看得懂的,他都会尝试着去学习、去探索。研究和教学过程中,常常因为查阅一个知识点,而被满山的“果子”吸引得到处跑,最后往往是学了很多知识,但产出却寥寥。他说:“我喜爱这种不断获得新知、不断收获新奇智力成果的生活,它总让我感到无知、感到兴奋、感到焦虑”。尤其是没有职称压力之后,春师更是“随心所欲”、“厚积薄发”了。

自读研究生以来,春师出版专著二本:《行政人的德性与实践》(复旦大学出版社,年)、《行政伦理两难的深度案例分析》(复旦大学出版社,年);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大部分科研成果都属于公共伦理范畴,少部分属于公共政策、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已有科研成果主要采用质性研究,少量几篇运用了定量分析方法。鉴于定量分析与质性研究各有优劣,主张针对不同的研究任务选用不同的研究方法;鉴于公共政策学研究过于专注工具理性,而价值理性分析不足,主张重视质料价值政策学的研究。此外,春师先后主持了一些纵向和横向课题,承担过一些重大项目和教育部重大项目的子课题,参加过《公共行政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政治学》、《公共行政理论》、《组织行为学》等教材的编写。目前正在着手独著一本不同于现有任何知识体系的《公共管理伦理》教材。

春师说,做一个合格的文科学生只要勤奋努力就够了,但要做一个优秀的社科研究者除了努力以外,还需要有悟性,这就如同生活需要实践智慧一样。读春师的论著,除了钦佩其叙事逻辑之严谨外,还惊叹其视角和观点之独特。春师是国内较早从事行政伦理学研究的学者之一。主要学术贡献有:一是对行政人的德性与实践的研究。提出“德性行政人”的概念,并就德性行政人的关键品格、伦理责任、实践条件、生成机制等进行了系统论述,并以行政自由裁量权不可避免为事实前提,批判性地检视了西方行政学理论发展史中的各种观念主张,提出了自己的一系列观点;破立结合地提出了以发展为导向的行政伦理建设战略。二是对行政伦理两难的研究。从现代行政秩序建构的角度阐释了行政伦理两难的内涵、本质特征,对行政伦理两难进行了较为系统而全面的分类,探讨了行政伦理两难的直接成因和深层原因,以及公共管理者应如何应对行政伦理两难的态度;结合生动的案例,深度剖析了行政职业道德两难、公共管理伦理两难和公共治理哲学悖论。三是关于公共政策的现代性批判与重建。从审美取向、知识结构、话语体系、主体观念、理论功能等方面对政策科学的极端现代主义特征进行了批判和重建;主张公共政策研究应该超越实证主义和形式主义分析,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my/2202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