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名言 >> 奋斗是青年成长的主旋律
奋斗是青年成长的主旋律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每个人的成长轨迹都不尽相同。有人放浪形骸、有人餐霞漱瀣、有人朝升暮合……但不论一个人有着怎样的成长轨迹,都不得不承认这样的真理,那就是有价值的人生往往是通过奋斗得到的。
孙中山先生曾说:“奋斗这一件事是自有人类以来天天不息的。”从古至今,无数仁人志士在青年时期都懂得奋斗的意义,用不懈奋斗点亮人生,成为一朵小小浪花翻腾,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二十岁开始游历天下,出武关,溯沅水、窥九疑、探禹穴,历尽艰难困苦游学天下,为以后写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旷世巨著《史记》打下了基础。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在青年时也把奋斗当作自己的背景色。在伦敦时,为了汲取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每天准时到达大英博物馆如饥似渴地学习和研究,直到博物馆闭馆。到了最后,人们震惊地发现,马克思经常坐的座位底下,被压出了两个深深的鞋印。扶贫英雄黄文秀,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大都市的安逸舒适,主动回到百色革命老区工作,将奋斗的身影映照在百坭村的每一个角落,将自己的青春奋斗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是新时代的“最美奋斗者”。
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青年时期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期,奋斗是青年人最靓丽的底色。在青年的成长过程中,只有奏响奋斗的主旋律,才能唱好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倘若一个青年失了奋斗的精神,那他就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倘若一国的青年失了奋斗的精神,那这个国家就会故步自封,任人宰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在中国青年的成长历程中,我们能失掉奋斗的底色吗?
新时代青年的奋斗,不应该是浅显的、书本上的、虚无缥缈的,而该是深刻的、书本外的、实事求是的。“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青年同学们除了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深入社会实践,以贤为师,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在实践中增长真本领,在磨练中获得真成长。作为川农学子,我们理应始终秉持川农大精神,坚定“兴中华之农事”的初心,不断在实践中写就新的“川农故事”。
“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愿我们都能打好人生奋斗的底色,始终将不懈追求的梦想与中华民族的振兴崛起紧密相连,在时代的浪潮中掀起属于自己的一个个波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