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湖北摄协城市风光摄影的趋势与流变廖昭同作

发布时间:2023/4/20 12:00:13   点击数: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

时间:年1月22日上午

地点:江汉关博物馆一楼会议室

参加人员:

丁遵新

(著名摄影理论家,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

虞旻子

(湖北省摄影家协会驻会副主席)

麻建雄

(武汉市摄影家协会主席)

蓝青

(武汉市摄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周国强

(湖北省摄影家协会顾问、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

彭年生

(湖北省摄影家协会顾问,第16届国展金奖获得者)

武建国

(武汉市摄影家协会艺术摄影委员会主任)

杨宏斌

(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摄影教育专业委会常务理事)

高宝燕

(长江网生态环境事业部总监)

徐鸣

(中国卫生摄影协会理事)

章克刚

(湖北省摄影家协会理事、武汉市摄影家协会理事)

廖昭同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网10佳摄影师、《人民摄影报》明星摄影家)

学术主持:丁遵新老师

会议发言内容(根据研讨会现场录音整理):

廖昭同:我先说一个开场白,非常欢迎各位摄影大咖莅临我的摄影展,大家在百忙之中风雨无阻来参观我的摄影作品,在此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的研讨会由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著名摄影理论家、也是担任过多届我们武大摄影班老师的丁遵新先生主持。

丁遵新:时间宝贵,下面先请虞主席发言。

虞旻子:目前武汉市个人展览越来越多引入研讨会、交流会的元素,更多的帮大家梳理作品,找到未来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学术文化的影响力,希望可以通过学术性的探讨梳理出更清晰的思路。廖老师的摄影展主题是城市风光,这在当代摄影领域比较吃亏,但却更接近老百姓的生活与审美。关于城市风光的发展方向是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目前各大摄影展中城市风光类型的片子较少,基本上大多都引入了纪实、科技、故事等元素,这也提醒了我们下一步该如何走。从武汉的情况来看,很多摄影群体拍摄城市风光比较局限,宽度广度深度不够,难以打动人。在疫情期间拍摄空城场景的片子确实比较容易打动人,但这种拍摄机会难求。另外,武汉受到地形的局限,以平原为主,虽然可以从江面切入,如何表现武汉特色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丁遵新:很高兴今天参加这个高规格的活动。听到廖昭同讲述了每一张照片的拍摄过程,我感到很有收获。我在武汉生活了85年,今年89岁,却是第一次上到江汉关博物馆。在新春将至举办这个展览是很好的,丰富了人民的文化活动贺审美内容,为摄影研究提供参考。我认为今天应该讨论三个问题:一是城市建筑风光当代的审美价值,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纪实摄影、风光摄影的认识是有偏颇的,虽然有很强的群众基础,但是在各大影展中一直受到冷落。二是湖北武汉城市建筑风光摄影的现状要如何评价,比如缪德杰的掌上明珠系列、一个人一座城系列等,现在很多业余爱好者、老年大学等爱好拍摄城市建筑风光。三是结合作品如何评价廖昭同拍摄的城市风光特色。请大家围绕这三个题目按照座位顺序发言,每个人不超过10分钟。首先请摄影家本人讲一讲创作体会。

廖昭同:再次感谢各位老师和专家。我开始拍摄城市风光已经好几年了,但是重点拍摄是从年5月武汉市承办军运会开始,我想以此为契机,发现身边的美。记得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美就在身边,需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大江大河大武汉,可以拍的题材内容是很多的,特别是这几年武汉市城市风光发展日新月异,我想利用城市建筑和光影线条的变化,通过摄影镜头定格精彩瞬间。我在老年大学代课时也讲过,在拍摄时选择题材一定不要雷同,要用眼、用脑、用心、用情,创作出自己想要的作品。我拍摄城市风光有10多年了,武汉市的最佳拍摄时间就是每年的6月15日到8月15日,我大约总共拍了有几万张照片。这次《美丽江城我的家》摄影展32幅作品就是从中挑选出来的。

章克刚:本次摄影展是在廖昭同上次“大美武汉”作品展的基础上精选了16张,加上后续新创作的16张,组成了本次展览的内容。

美丽江城我的家,展览把城市比喻成家的做法是由来已久的,但把家的概念引入到城市风光的拍摄中,能拍出有意境的作品依然比较少。在拍摄城市风光时,从立意到创作技法如果要有所突破,就必须有自己的创意与构思。同样拍长江大桥,如果有了新的立意,虽说题材一样但主题不一样了,作品自然就会脱颖而出,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这也说明创意的重要性。把家的概念甚至其它概念引入到城市风光摄影中,这种融合可能也是今后的一种趋势,虽说融合并不是唯一的趋势,但做法值得期待。平时我们看到的城市风光作品,主要注重光影、线条、色彩、ps的应用等,虽说在形式上有所创新,但从主题立意上思想深度上还不够。究其原因,主要是深入观察和思考不够。因此,进行城市风光摄影创作,要沉下心来,对城市概况有一个梳理,了解城市历史,避免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比如拍摄江汉关,就先要了解江汉关的建造历史和商贸文化内涵,对其沧桑往事也要了解,只有了解了照片背后的历史,拍什么不拍什么,在照片的取舍上,在影调呈现上才更有力量也更加完整。此外,城市风光摄影要超越司空见惯的局限性,超越传统审美价值观,非常重要的是另辟蹊径。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未来的城市风光摄影,其趋势并不是纯粹的天光云影、建筑色彩、造型线条等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溶合人文元素、历史元素,甚至要融入纪实摄影和当代摄影语言新元素,只有这样的作品才会跳出俗套,成为具有多种社会内涵的意象作品。也只有这样的风光摄影作品,才会更加耐看,更有嚼劲。希望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有更多有志于城市风光摄影的人加入到表现个人风格的城市风光创作中来,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实践,推动城市风光摄影有更新的发展路径。

廖昭同的这次展出作品主要侧重点在武汉的楼和桥,大部分离不开水,江河湖泊,远景、近景相互交错,很有武汉特色。他在摄影技法上有一种比较特别的技术,即通过上下摇动照相机,形成如丝的光线,有一种特殊的韵律美感,他自称这种技法为“拉丝”。他的作品有比较明显的个人特征——注重色彩,对比强烈,画面形式感很强。但是,如何表现个性化的城市风光,我觉得还有提升空间。但他把家的概念引入到城市风光摄影中来,这个做法值得肯定。另外,他最可贵的一点就是很能吃苦,经常打电话联络他的时候,他总是在爬楼准备拍照,敬业和吃苦的精神,值得学习。

杨宏斌:通过系统学习和探讨廖老师的作品,我写了一篇文章《写实与实写的魅力》,在此和大家分享我的思想和体会。廖老师以武汉为创作对象,用光影绘画,用色彩描绘了江城武汉快速发展日新月异的面貌。他的作品中既有写实也有实写,他是武汉城市风光光绘的优秀记录者。他用光影写实的方式把武汉城市发展的阶段用影像定格,讴歌大武汉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景观,这是一种写实的见证,也是一种记录。廖老师喜欢拍桥、喜欢爬楼,把楼与楼之间、城市上空发展之间有序的进行了组合,这种语言化是很多人很难把握的,但廖老师把握得很好。那么实写既有纪实的本质特征,更重要的是主观化、个性化的创作,廖老师的实写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力量。他对武汉进行了一种主观的、艺术的甚至是哲学维度的表达和创作。他以光绘造影、分类分层的影像挖掘,在奔放肆意的创作中完成了对拔地而起的武汉恢弘城市的刻画,既有宏观又有微观。廖老师特别注重线条构成,在创作主观层面更注重光绘的契合,尤其是拍摄地标性建筑与背景高度契合,达到了创作与艺术的统一。廖老师通过爬楼、镜头推拉、多种曝光、大像素的接拼、色彩肌理等,利用晨昏这种稍纵即逝的时间,廖老师作为光绘摄影师,及真实的记录了武汉影像,又用自然之光和城市之光,把武汉表现的更有生机活力,让人通过作品更加触摸到武汉城市发展的温度和高度,感受到非凡色彩为城市注入了新的灵魂。廖老师的作品中蕴藏了对武汉炽热的爱,这是一种浪漫情怀,也是一种心灵想象。廖老师用光绘影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大武汉影像IP,他以标志性建筑作为创作对象,用城市流动的符号作为载体,赋予了武汉地标光绘影像的独特性,实现大武汉影像IP的广泛传播。

我认为廖老师创作有三个方面的亮点。一是非凡的视角,用镜头触摸武汉发展的温度和高度;二是非凡的色彩,用色彩注入武汉鲜美靓丽的灵魂;三是非凡IP,用影像打造武汉城市地标IP,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我也提几点意见建议:一是主题的提炼方面,还要突出大江大河大武汉,还要突出武汉三镇的文化,包括红色文化、革命文化、风俗文化等;二是进一步打磨摄影的调性,统一自己的风格,选出一组、批量富有个人特色、风格统一的系列,处理好宏观和微观的关系,加强作品的整体性。要把握城市环境的关系,要体现事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廖老师作品中以晨昏为主线,也可以把武汉的交通环境、工业环境、包括大江大河等融合进来。处理好造景和造像的关系,不仅体现风光,还可以体现人文方面。三是记述与肌理的问题,如何利用美学的视角丰富画面的表达。武汉家这个主题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其内涵和外延。总体来说,我个人给廖老师的作品打85分,还期待廖老师能够继续用他的影像语言为武汉创造更大的贡献。

周国强:首先祝贺廖老师的作品展顺利展出。上次廖老师在工人文化宫展出“大美武汉”,年被选为明星摄影家和中国网的十佳摄影师,这与丁遵新老师所讲的“百花齐放、多元极致”理论正好契合,做事情要做到极致,才能出作品。廖老师是武大摄影班出身,不只是拍摄作品,更有理论来作支撑。自年疫情发生以后,武汉的“灯光秀”凸显了英雄城市的生命活力,有一种向上、战斗的精神。廖老师坚持拍摄武汉城市风光正是顺应了这种形势。我也认为城市风光要与人文活动结合起来,照片才能够立得住、打得响、冲得出去。廖老师的照片拍的都很精细,这是廖老师常年爬楼的结果,越苦越能拍出好照片。现在人们多使用手机、无人机拍摄,但拍摄出来的效果还是有差别。所以还要把相机紧紧握在手中,追求极致,这才是立身之本。希望廖老师今后多注意把好的风光作为背景,把人文精神融合进去,相信你还能够不断出大片,在国际上获奖。

麻建雄:廖老师的作品展在春节到来之际给老百姓又提供了很好的精神食粮。我讲三点体会:一是有浓厚的家乡情结,有的摄影师为了参展满世界跑,还有摄影师照自己的家乡,照家乡的人,我比较倾向后者。廖老师正是这种十年磨一剑、坚持一个主题的摄影师。二是有宏大的城市记录,武汉很多摄影主题都是要体现大江大河大武汉的特色,武汉不是小桥流水,不是蒙蒙烟雨,而是需要体现宏大的气势,英雄的气势。廖老师的作品正是体现了这种城市特色,抓住了城市的重点,体现了对城市的理解。三是细腻的摄影,廖老师所运用的光影、色彩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传统、唯美色调,符合当前大众艺术审美。美是有不同,但主流的文化还是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my/2620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