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柏夫文艺即将消失的田园牧歌路遥人

发布时间:2021/1/25 3:39:56   点击数:
白癜风该怎么治 http://m.39.net/pf/bdfyy/
点击上面“柏夫文艺”了解更多内容!即将消失的田园牧歌——路遥《人生》与柏夫《远村》人物论梁永忠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陕西作家路遥以一篇小说《人生》倍受世人的   柏夫小说《远村》写的是大学生周凤山在南方大城市就业碰壁后,在万般无奈下与恋人陈鸿分道扬镳,只身回到家乡。经过刻苦复习考上了乡干部,有了一份固定的工作。刚上班他就被派到了柳林乡的老大难村阳洼村驻村,村支书刘生虎让他去做有“脏病”的寡妇陈菊香的工作。在帮陈菊香覆盖地膜的劳动中,周凤山得知陈菊香为了抵抗乡长、刘生虎、光棍等一帮人的性骚扰,采取自污的方法说自己得了“脏病”,使众人对她惧而远之。后来周凤山和陈菊香相恋,却遭到了以刘生虎为主谋的众光棍的捉奸和殴打,最后在寒冷的冬季不得不背着行李离开了柳林乡,自己也不知道走向哪里?   路遥小说《人生》中的高加林和柏夫《远村》中的周凤山两人都是当代农村文化青年的代表,他们都有一定的知识和文化,都有一颗向上之心。高加林是一个高中生,在当时来讲是全村中文凭最高,念书最多的人。过了三十年后,社会进步了,周凤山同样用自己的苦读完成了大学学业。他们俩都不安于农村落后的现状,想从农村拔出来。高加林高中毕业后先是当民请教师,后来被人顶替回村当了农民,因此而痛苦万状。他的父亲不忍看儿子受到巨大的打击,只好找关系让儿子当上了县广播站通讯干事,实现了儿子的梦想,后来高加林因故又被退回了农村。而大学毕业后的周凤山学的是尖端软件工程专业,看起来前程似锦,可是在南方大城市打工的过程中,起早贪黑不顾身体疲劳,卖力流汗希望得到社会的承认,可是前途却步步危机,处处受骗,时时被炒鱿鱼,最后连自己的恋人、农村女大学生陈鸿也在进“洗头房”和“整卖”之间,只好选择了“整卖”,与周凤山分手。周凤山只好回到家乡北方的农村找工作。对高加林和周凤山来讲不论两人的经历多么的不同,但是他们的轨迹是相同的:自我奋斗——走进城市——回到农村。不同的是回到农村两人的结局和受到的待遇却不同。高加林回到农村,有众乡亲的迎接和德顺爷爷的劝告:我们农民离不开土地!态度是真诚的、是欢迎的。高加林被感动了,热泪盈眶。周凤山回到农村后本想大干一场,受到的却是农村老人戏虐的辱骂和嘲讽。他把自己的一腔热情献给了农村,用最真诚的心希望换来农民的理解和支持,可是最后遭到的却是毒打和辱骂,因而不得不离开了农村,在寒冬里背着铺盖卷,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   从高加林到周凤山,社会进步了,农村好了,就如柏夫小说《远村》中写道:农村干部过去催粮要款,刮宫引产,现在给农民一天发这补贴那补贴的,可是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到来,现在农村的矛盾大了,干部和群众的关系、人性的焦渴、土地的废弃、老弱病残、留守儿童、妇女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正视。尤其是像周凤山一样的农村文化青年和大学生,面临着一个最艰难的问题,就是辛辛苦苦上了十几年学,大学毕业后去干什么?是像一只苍蝇飞了一个圈儿又飞回到原地落下,还是高中毕业或初中毕业后直接回家务农种果树,早已经发了?   这是现代社会留给现代“周凤山”们一个难以抉择的问题,需要现代的“周凤山”们好好思考对待。把当年的高加林和现代的周凤山所面临的困境相比,现代的周凤山所受的压力要比过去高加林所受的压力重得多、大得多,出路和就业形势要更为残酷。高加林是回归后的接纳,而周凤山是回归后是被恶意的弹出。   现代化工业文明的高速度、高效益,使得青壮年农民放弃了土地进城打工,守着土地成了落后无能、无奈的象征。周凤山的回归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就是他无奈无能的具体表现。他不能在外面的大城市里去厮杀,去尔虞我诈唯利是图,面对着外面的世界他败下阵来,只好回到家乡去寻找自己理想中的田园式的牧歌生活。可是,田园式的牧歌生活最终是否存在?农村的社会现实并不乐观,土地已被荒芜,人与人之间那种关怀、善良、友好的情感已经被恶意的嘲讽、人性的压抑、性的占有欲所取代,农村田园牧歌式的温暖已被挤压在了一角,挤压在了陈菊香这个柔弱的农村妇女身上,成了农村保留的最后一点纯真和善良。为了保住这一点纯真与善良,陈菊香不得不采取自污的方法说自己得了“脏病”!当回到家乡的周凤山发现这种美,并与之恋爱时,现实并不允许,他陷入了“刘生虎”和众光棍的陷阱之中,被殴打、被无情的驱赶,最后只落下一堆粉色的笑料而已。   从两篇小说描写的女性主人公来看,小说《人生》中的巧珍,上学不多,是一个纯洁、善良的农村女性,她一心爱着高加林,高加林离开了农村进城,她被迫嫁给了一个老实的农民。《远村》中的农村女大学生陈鸿大学毕业后与恋人周凤山到南方大城市找工作,在万般无奈下又与恋人分手,把自己献给了“整卖”上。从女性的地位上来看,农村女性陈鸿受到的教育多了,地位也提高了,但是她面对的现实却比过去更为残酷了。   柏夫的小说《远村》,没有回避当代农村真实的社会现实,表现出了作家敏锐的历史感和社会责任感,我认为这是当代以个人为中心、以经济为中心、以赞歌为中心文学作品中的一曲异歌,它上承了路遥小说《人生》的批判现实主义风格,是路遥《人生》的继承和发展。小说中的主人公周凤山是现代的“高加林”。这篇小说是现代工业化到来,偏远农村的一个缩影,是一首即将消失的农村田园牧歌。

(完结)

往期回顾

浅谈柏夫其人其文

痛:远村究竟有多偏远

粗粝的现实与温情的力量

机智的魅力——从一个侧面解读柏夫先生的小说散文创作

《乡韵》读后(黄忠龙)

《乡韵》:关于《远村》

《乡韵》:远村(七)

《乡韵》:远村(六)

《乡韵》:远村(五)

《乡韵》:远村(四)

《乡韵》:远村(三)

《乡韵》:远村(二)

《乡韵》:远村(一)

作者

简介

柏夫,本名郭三省,甘肃省静宁县人,研究生学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西部散文协会会员。小说集《乡韵》获第二届黄河文学奖,入选甘肃省首批“农家书屋”;散文集《山庄记忆》获第四届黄河文学奖、第十三届北方十三省市文艺图书奖二等奖、甘肃省第七届敦煌文艺奖二等奖,入选中国“农家书屋”;短篇小说《远村》获第五届黄河文学奖、第二届《飞天》十年文学奖;中篇小说集《非常混搭》获得第七届黄河文学奖。作品入选国家级重点期刊《作品与争鸣》、《飞天》六十年典藏及《甘肃小说选》等多个选本。作品被中国作家网、中国知网、喜马拉雅等收录推荐。业余从事文化、史志研究,爱好文学、音乐、书法,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导师工作室结业,系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xw/2060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