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他在热搜上ldquo哭穷rdquo

发布时间:2021/7/10 14:37:33   点击数:
北京哪里看白癜风好 http://m.39.net/pf/a_7296127.html

↑↑↑

罕见地,最近被一篇论文刷了屏。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面前。二十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

这段话,来自中国科学院博士黄国平的毕业论文最后的《致谢》部分。

这篇论文标题叫《人机交互式机器翻译方法研究与实现》,却惹哭了一大批人。

不是调研结果,而是黄国平本人。

一封《致谢》惹哭全网

让人泪目的到底是什么?

他是谁?

不是什么大人物,只是一个走出大山,靠读书改变命运的寒门学子。

一路走来,黄国平二十岁前的人生可以说是一场“噩梦”。

12岁,母亲就离开;自己生重病,父亲也不管自己;17岁,父亲车祸身亡;同年,照顾自己17年的婆婆也病故。

剩下亲如兄长的启蒙老师,没能撑到他的大学通知书;照顾有加的师母,在不惑之年也匆匆离开人世。

不到20岁,他的家乡,只剩一座座坟墓。

高中之前靠着抓黄鳝、钓鱼、养小猪崽和出租水牛凑学费。

还在世的父亲,却会偷他赚来的学费拿去买肉酒。

不过还好,能在煤油灯下读书,就足够开心。

尽管家世惨淡、家徒四壁,也有无数次因为现实的压力而抗不下去的瞬间,但他靠着信念都撑过来了。

“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最后写的那几句,文字真挚更让人破防:

“理想不伟大,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最后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

这样一个拿到低配人生剧本的人,凭着不屈的信念和奋斗,在逆境中绝地翻盘。

黄国平的经历让人心疼,毅力让人敬佩。

也感动了许多网友:“读完已是泪流满面”、“他把苦难写成诗,让我动容又羞愧难当”。

评论区满是祝福:“不向命运屈服的人,终将赢得上天的眷顾而涅槃重生”。

这篇《致谢》其实出自于黄国平年的博士毕业论文。

如今的黄国平,毕业后已入职国内某互联网大厂,担任高级研究员。

一篇写于4年前的论文《致谢》却意外刷屏,为何如此火爆?让人泪目的到底是什么?

几乎同一时间,被推上热搜的,还有“现实版活着”。

寒门贵子的“完美穷人”

隐形的“普通穷人”

“现实版活着”是一个视频,主角叫福贵大爷。

一位以“违反规定的交通肇事者”意外出现在大众视野的三轮车大爷。

父母早逝,兄长亡故,妻死子殇,身边只剩下患有智力障碍的弟弟和一条老狗。

这段话的重击,是听到的人,眼里的惊诧久久不能平复。

但大爷说得轻描淡写。

问及现在过得怎么样?

他笑着说很好,现在每个月能挣两千多块,能养得起弟弟和自己。

生活不幸,但大爷活得很乐观。

谭警官唏嘘心疼他的悲惨身世,大爷只是甩甩手,说了一句“向前看”。

就是这三个字,感动了整个网络。

福贵大爷的乐观和豁达,是比“贫穷”本身更让人动容的东西。

这段视频其实记录于10年前。

如今福贵大爷被翻上热搜后,谭警官再次寻回大爷,告知了他的近况。

大爷已再婚,有一个5岁的女儿,弟弟也健在,拥有了一个清贫但还算美满的家庭。

为大爷高兴的同时,评论区依然有不少“唏嘘”的同情。

无论10年前用三轮车载着弟弟和老狗,还是10年后靠勤劳双手换来了幸福生活。

福贵大爷的境遇,在众多网友眼里,依旧一个“苦”字。

一条评论,点出了其中不妥。

人生逆袭的“寒门贵子”黄国平博士,和悲惨身世的“现实版活着”福贵大爷。

构成了大众视野中“完美穷人”的两大模样。

什么是完美穷人?

满足大众对“贫穷”的标签想象。

穷人出现在新闻上,不是极端的悲剧就是极大的逆袭,没有普普通通的穷人。

当底层的样貌被“现实版活着”和“寒门贵子”垄断,那些能力不足以翻盘生活、实现人生逆转的“普通穷人”,正在隐形。

沉默的大多数

不应被“失声”

寒门子弟通过不屈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黄国平博士最让人敬佩的,是他即使身处“悲惨”境遇里,也坚定地依靠自己的学识和能力,获得突围的人生。

我们感动的,其实是那份可以自我掌握的力量。

奋斗是可敬的,黄国平的逆袭其实也算不幸中的幸运。

所有人都知道读书改变命运,但往往很多底层人们的现实条件支撑不到改变的那一天。

一个曾经参加过《变形记》的农村小女孩,梁小友。

家境贫寒,但懂事善良,被大家称为“神仙妹妹”。

但前段时间被曝出,长大后的梁小友并没有继续上学,而是辍学当了一名网红主播。

没有按照网友们想象长大的她,遭受了不少非议。

被嘲讽“穷人就是眼界短浅”,“又一个被诱惑打倒的没志气的穷孩子”。

可事实是,由于父亲长期劳作患上了重病,母亲的身体状态也不好,她需要尽早进入社会支撑家庭。

梁小友被批不像“乡下”孩子,可“乡下”孩子就应该得是什么样的吗?

前段时间“散装卫生巾”引发讨论。

很多网友站出来质疑,怎么会有人买不起卫生巾?十几块一包,还不到一杯奶茶钱。

当底层“奋斗”的标准被抬高,达不到这个高度的努力就会容易被忽视,甚至嗤之以鼻。

好像贫穷是他们的错,是他们不够勤奋,不够为自己的贫穷拼过命。

不是所有人的年少受苦,都能得以回报,尤其对于无数命运轨迹不一样的底层少年。

在艰苦中奋斗是可敬且值得宣扬的,但不是用绑架穷孩子的道德手段。

别因为奋斗的姿态不符合大众预想,就指责他们不奋斗。

当“不努力活该你穷”成了一句理所当然的正确。

还记得三和大神吗?

人们眼里,“三和大神”多是堕落的,蜗居在深圳人才市场里的“落魄废材”。

露宿街头,5毛一根的红双喜散烟,2元钱的清蓝大瓶水,4元一份的挂壁面,就是他们的吃住日常。

干一天玩三天,工钱到手就沉迷网络游戏和赌博。

纪录片《三和人才市场》描述了三和大神的堕落,还有他们的无能为力。

“我小时候是留守儿童,现在不是了,现在成大神了”,三和大神之一,宋春江面对镜头对自己的一句自嘲。

来深圳十年,存下十几万的赵伟,却让骗子和赌博败光。

考上大学却交不起学费的陈勇,只好来到三和人才市场寻找工作机会。

从小全家就外出打工,长大后也辍学打工的东东,因为找不到工作,他说可能会想当一名理发师。

每个三和大神在成为大神前,可能也都曾挣扎过。

去年5月份,有博主潜入了三和人才市场探探现状,最后却写下了“被疫情杀死的三和大神”文章。

文章中写,除了疫情影响,更多是因为物价的上涨。

曾经十几块一间的旅馆,被建成了房租高昂的公寓,就算卖掉身份证也只能拿八十一百的三和大神们,负担不起。

“三和大神”的痕迹,渐渐消失了。

连同那些在付出努力后,也没有得到相应回报的贫困的更多底层人,一并隐形了。

在黄国平博士的故事被全网感动式输出时,

那一大批因为各种原因没能走出贫困状态、没能出圈进入话语体系的“普通穷人”。

他们在哪?怎么样了?

劳伦·A.里韦拉在《出身》里写,“出身不一定决定命运,但决定了改变命运的难度”。

穷人的尊严,不是为了用眼泪获得同情,而是为了用努力获得掌声。

黄国平实现了“完美”的奋斗,但不等于说,“普通”的奋斗姿势没有意义。

他们没有书写,不等于他们没有努力发出过微光。

对“完美穷人”刻板化,所谓的“感动”也许下一次会成为苛刻。

在苦难中开出花的完美奋斗者,寥落星辰凤毛麟角,但沉默的大多数也不该被“失声”。

别丢了把他人看作“普通人”的能力。

点亮“在看”

所有奋斗都值得鼓掌

?

蝉创意是一个全中国最糟糕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xw/2278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