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新闻 >> 一瓣馨香贻后人张竞生集出版原委
作为革命者、学问家和社会实践家,张竞生早年加入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曾是孙中山任命的南北议和团秘书。他在北大任教时,协助李大钊开展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民权运动大同盟成立等革命工作。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在广东饶平推行乡村建设运动,致力于乡村振兴。由张培忠积30年之研究、收集和整理之功,会同孔令彬、肖玉华等拾遗、编校,由陈春声、陈平原、林岗担任顾问,三联书店近日出版的十卷本《张竞生集》,全面反映张竞生的革命生涯和学术成果,是努力挖掘潮汕文化的实际行动,特刊发该书后记,以飨读者。
——编者
编一套搜罗宏富的张竞生著作全集的想法由来已久,怎么编的构想也随着张竞生研究的不断深入而日渐清晰。尽管之前已有《张竞生文选》(内部读物)和《张竞生文集》(上下卷)陆续印行,但真正的张竞生全集出版仍假以时日。年3月,为了给耗时近20年研究、创作并即将出版的长篇人物传记《文妖与先知:张竞生传》预热,经时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副总编辑李昕同意,传记作者张培忠选编了《浮生漫谈——张竞生随笔选》,辑录张竞生20世纪50年代在海外出版的三部自传体散文集《浮生漫谈》《十年情场》《爱的漩涡》,由年轻编辑徐国强担任责编。没想到这本投石问路的张竞生随笔选,一经推出就大受读者青睐,出版数月随即重印,并迅速登上三联书店畅销书榜。受到这种“红火”局面的鼓舞,张培忠于年7月22日给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先生的邮件中首次提出了“说服三联出版张竞生作品系列,计划以‘1+10’或者‘1+13’的方式进行。1是《张竞生评传》(暂名),10是10本张竞生的作品,3是3本翻译作品,今年已出《浮生漫谈》,最近可出《美治主义——张竞生美学文选》《乡村建设——张竞生乡土文选》《南北议和——张竞生回想录》等”。在当天回复的邮件中,陈教授直截了当地对张培忠说:“这计划不太可行。”并指出“不是说张书不值得重刊,而是不能单靠市场支持,应该走‘文化积累’或‘学术建设’的路子”,建议张培忠“最好在广东找学院中人合作,申请科研经费,做正规的资料收集、整理、校勘,编一套好的《张竞生文集》”。当时张培忠一方面一时半刻找不到合适的合作对象,另一方面还心存幻想,遂于年10月、年2月选编并先后在三联书店出版了张竞生的《美的人生观》《爱情定则》等。年11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张培忠选编的《美的人生观》插图本。此外,张培忠还邀请长期从事法语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莫旭强先生翻译张竞生用法文完成的博士论文《卢梭教育理论之古代源头》,并于年8月在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选编张竞生分别完成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食经》《新食经》,同年7月在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年3月,广东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钟永宁约请张培忠编选张竞生全集,交该社出版。张培忠拟定了一个共15卷的张竞生作品系列,包括:浮生漫谈——张竞生随笔选;美治主义——张竞生美学文选;乡村建设——张竞生乡土文选;情感主义——张竞生文学文选;性育丛谈——张竞生性学文选;普遍的逻辑——张竞生哲学文选;爱情定则——张竞生爱情文选;新食经——张竞生美食文选;南北议和——张竞生回想录;新文化论——张竞生主编《新文化》文萃;卢梭教育论——张竞生博士论文;忏悔录——张竞生翻译文选;多惹情歌——张竞生翻译文选;梦的解析——张竞生翻译文选;满街争说张竞生——名人论张竞生。半年后,钟永宁先生调往花城出版社任职,这个计划便不了了之。在此过程中,张培忠也多次与徐国强探讨由三联书店独力承担出版《张竞生全集》的可能性,由于资金和人力的限制,这个愿望也搁浅了。实践证明,陈平原教授10年前的预见充满文化建设的真谛和学术操持的智慧,是完全正确的。
年底,韩山书院开完“丘逢甲与近代中国文化”学术研讨会后,“岭东人文研究中心”决定把目标转向更为艰巨的任务,即集合韩山师范学院文学院乃至社会力量来共同整理并研究潮汕先贤张竞生博士的著作,为年张竞生诞辰周年纪念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书院执行山长李伟雄说起少年时曾在“文革”批斗现场见过张竞生的场景,至今仍觉历历在目,而孔令彬和赵松元院长也各自于10多年前都曾拜访过张竞生的故居,对这位潮汕地区民国第一位哲学博士既充满了好奇,也深怀敬意。项目确定下来以后,就由孔令彬做了牵头人。
在专程去饶平黄冈拜会了张竞生的次子张超先生并获得他的支持后,年春天,孔令彬与李伟雄山长、赵松元院长两上广州,专门拜访了对张竞生研究倾注20多年心血的张培忠。我们的想法是一致的,年需要用一套比较完整的张竞生作品集来纪念其诞辰周年,并召开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学术会议,来进一步宣传和推动张竞生的研究。两次会谈,除了讨论《张竞生集》的顾问、编委会组成、出版社事宜外,还就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以及如何借此推动饶平县政府重视张竞生故居的修缮等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并达成共识,由张培忠担任文集的主编,从总体上指导接下来的编纂工作。之后,由于出版经费数额较大,一直无法落实,而编委会只能按兵不动,先熟悉一些张培忠馈赠的相关书籍材料。
转机出现在9月,项目得到了韩山师范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从省市共建资金中解决了出版经费问题。于是,孔令彬与李伟雄、肖玉华等第三次上广州拜会张培忠,张培忠、孔令彬分别代表甲乙双方签订了“关于编辑出版《张竞生集》的合作协议”,协议规定甲方提供《张竞生集》基本稿件、拟定文集的基本框架,负责与张竞生先生家属联系的一切事宜,包括洽谈免除稿费以减轻出版负担、授权出版以及负责与三联书店联系的一切事宜;乙方承担出版所需资金,负责对文集分卷内容进行文字校对、编辑、录入、访书,委派各分卷主编以及其他相关事务;正式成立编委会,聘请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陈平原教授、中山大学中文系林岗教授担任顾问,全面启动了《张竞生集》的编纂工作。
从广州返回潮州,分卷主编领取各自的任务和材料,在编委会上讨论了几条文字录入时的大体原则,便开始了紧张的录入文字工作。其时难度最大的仍在文献的搜集方面。既然是要做全集的打算,并且也许就只有这一次机会,本书顾问陈平原和北京三联的负责人均说了这样的话,使具体负责后期资料收集工作的孔令彬深感压力之大。尽管主编张培忠业已提供了大部分张竞生作品,包括从法国里昂图书馆找回早期最重要的作品——张竞生博士论文等,但要达到编撰全集的最低目标,也还有相当的工作要做,更遑论一网打尽的更高要求。
张竞生几乎从来不使用笔名,只署名“张竞生”“竞生”“竞”等,这就为我们在作品搜集时减轻了不少甄别的困难。再者,借助今天高度发达的网络资源及各种数据库,足不出户,已可解决许多前人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另外,借助朋友圈,通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xw/22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