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新闻 >> 竹林文摘浅谈人生得与失
甘露法语
每天阅读,佛光普照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艘客船遭遇风暴,唯一的一位幸存者被风浪冲到了一座荒岛上。每天,这位幸存者都东张西望,希望有船来救他出去。可是,他焦急地等待了很久,还是没有船过来。为了活下去,他就拼命地采集些树枝给自己搭建一个临时的家。但是,不幸的事再次发生了。一天,当他外出寻找食物时,一场大火将他的“家”化为灰烬。当眼睁睁地看着滚滚浓烟消散在空中时,他悲痛欲绝,眼中充满了绝望。可是,第二天一大早,当他还在痛苦中煎熬时,却被风浪拍打船体的声音给惊醒了。没想到,一只大船正向他驶来,他得救了。“你们是怎么知道我在这里的”,他惊讶地问道。“我们看见了你燃放的烟火信号。”这个看似不可思议的故事,却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的人生就在得与失之间反复,得到与失去往往是对等的。
经常能听到或看到一些广告词,如“舍得,舍得,不舍不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等等。其实,很多人舍的目的是为了得,总想得到。殊不知,上天在为我们关闭一扇心门时,同时也开启了另一扇窗户。得与失,始终维持着平衡。“塞翁失马”的故事一直广为流传,说的是边塞上有个老头丢失了一匹马,大家都去安慰他,他却说:“你怎么知道它不会是福呢?”后来,那匹出走的马失而复得,还带回了一匹好马。大家又去道喜,他却说:“你怎么知道它不会成为祸呢?”再后来,老头的儿子骑马摔断了腿,再后来儿子因为瘸腿而没去前线打仗,父子俩也都保住了性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诚然如此。我们大可不必因为失去而悲痛不已,说不定,失去的东西会让我们避免一场灾难。
司马迁丧失了自己的政治生活,还被羞辱、处以宫刑,心理和身体上均受到严重创伤,但是,他却不愿接受命运的安排,发奋振作,笔辍不耕,为后世留下了一部家喻户晓的巨作《史记》;唐玄奘自幼出家,无法享受娶妻生子、考取功名的俗世生活,他却誓愿救度一切众生,穿越千山万水,取得真经,荫庇后世;刘备若能得卧龙、凤雏,则能安定天下,但凤雏早逝,唯卧龙忠心为国、兢兢业业,却也造就了三国鼎立之势……得到与失去,就在一念之间,“失之东隅,得之桑榆”,上苍会善待每一位众生,不会把所有的好事都给某一个人。但是,如果失去之后,你仍不思进取,如行尸走肉般生活,也不会获得重新得到的机会。
《老子·五十八章》载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得到与失去就像福与祸的关系一般,相偎相依、相辅相成,没有太大的区分。或许你今天得到了,但明天也可能失去,就像我们今天拿到一笔奖金,明天就被挥霍一空一样。因而,对待得到与失去,就要像对待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人生一样,用一颗平常心去应对即可,“去留无意,宠辱不惊”。清代康熙年间,被称为“天下第一清官”的张伯行曾说:“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即是说,当别人觉得你失去了很多时,你却可以觉得自己活得很充实。
台湾星云法师在《佛光菜根谭》一书中写道:“有得有失的人生是非常自然的。有时候,失去了金银财宝,但得到了一家人的安全;失之固然可悲,得之也能可喜。有的人得了一些酒肉朋友、冤家债主,失去了道义之交、有情有义之友;如此得失,也甚感不值。”用平常心来看待得与失,你会发现,得失不过是生命中反复上演的剧目而已,不必挂在嘴边、记在心里。“过程也是一种美”,人生在世,重要的不是得与失,而是你曾经为得到付出了多少努力。不管是得到还是失去,只要你是快乐的,是充实的,是积极的,是奋进的,你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就是精彩的。
《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又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说白了,就是让我们活在当下,不要去管得与失。因为,得与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活在当下、珍惜当下的一切。唯此,我们的人生才会幸福相随、快乐相伴。
回向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往期精彩
竹林文摘
一匹马的故事,带你认识到三千大千世界的真相!
竹林文摘
看淡得失,人就少了迷惑
竹林文摘
去寺院吃斋饭为什么不让人讲话
竹林文摘
十大菩萨的名号和含义,你都知道吗?见者开慧增福
欢迎投稿:dashengzhulinsi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