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学会了就要实践,悟易行难,有志同道合者,共同求道是大好事,学要为己,不是为人,先求内修。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入孝出弟,求仁从孝弟做起,实践之,根本有了才能生道,笃行的过程中生智慧。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做事做人要真实,不要用欺骗的方式迎合别人还有自己,外现的再美丽,路还是歪的。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要自我反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日日知非而不改,即是无知。不慎而始,而祸其终。自省才最高级的自律,也是“时习之”。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先把做人,做事的学问做透彻了,再学知识和技术。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学问和知识的区别,学问是要实践中摸索,证悟得来,做出来的。见由高下,习自低起。仁义礼智信,德行好,不等于学问渊博。尊重贤者,亲近贤者,自己也会生起贤心,孝敬父母要尽力,事君,尽人臣之力,言而有信。做到这些就是有学问的人。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父母之丧要尽其哀,祭祀祖先要致其敬,民心,民德才能归向淳厚。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慎终追远,始终如一,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时刻不能放纵行为啊。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既有勤奋的精神,又有高明的方法,才可以算作是热爱学习。不但要活着,还要有人格,有个性的好好的活着。惭愧自己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人格是什么。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切了又切,磨了再磨,格物致知。任何事情没有切实的付出就想得到好结果,殆矣~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别怨天怨地,怨别人不了解自己,把精力放在了解自己身上。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夫子十五岁志于学,通过十五载的学习和实践,不断地感悟和总结,于三十岁上初悟道,明确自己的处事标准和追求,又经十载春秋,完整了自己的价值体系,又十载,明白了自己的能力范围所在,又十载,心智通达坚定,不为在外纷扰影响内心,又十载,一言一行,所思所想无不合于礼。这是大贤的人生路程,我于三十岁开始志于学。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孝,敬,老有所养,父母安康不需要人照顾的时候,要养的是老人心安。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读经典真的能让人升起惭愧之心。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师,以之为师。经过时间的沉淀和积累所流传下来的,和现在环境所产生的能连接在一起的智慧,就可以当做学习和效仿的对象了。多读书,读对书。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我一定要从我闻道的那一刻开始,就要决心,至死不渝的把它坚守下去直到最后一刻。
子曰:君子不器。
别把自己活成功能单一的工具。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对已发生的保持谨慎,慎言慎行,对未发生的,保持乐观。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光流逝,一去不复返,万物运行自有规律,无时无刻不在起作用,尊重万物客观规律,敬畏。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爱是如其所是,而非如我所愿。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知人论事必须独立思考,不应该以众人之是非标准来决定自己的是非判断,一定要实事求是地进行考察。人言可畏,众人之论未必出于公,公论也未必尽出于众人之口。舆论未必完全可信,不能人云亦云,保持警觉,以防被做了炮灰还不自知。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勿惮改,不迁怒,不贰过。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真养生大法,人生三戒。
凡人之性,少则猖狂,壮则强暴,老则好利。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上了年龄还遭人厌恶,自我厌恶,那就没得救了。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按照次第依次上升。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颜渊离世,孔子大哭,哭到侍从者来劝。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原壤叉开两条腿坐着等孔子。孔子说:“你小时候不谦恭不敬兄长,长大了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老了还不死掉,真是个害人的家伙。”说完,用手杖敲击他的小腿。骂老朋友还要敲他腿,哈哈。
虽不能像大贤一样‘从心所欲不逾矩’,,然心向往之。
修行原来不是要看破红尘,反而是要越发的有血有肉,有性情。
第一遍论语学完,节选了很少部分自己浅显的理解记录,二次学习时温故。
参考书《论语讲要》李炳南,《论语别裁》南环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