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学科教育教学丨新时代学科课程审美化建构的

发布时间:2021/8/18 8:37:26   点击数:
北京痤疮医治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612063.html
医院订阅哦!

摘要:学校美育是立德树人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课程建设是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学科课程审美化建构既坚持立德树人、学科育人的实践理念,又体现了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实践向度,其核心价值体现为深入推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这“五育”在学科课程建构中的协同发展,即不断促进以美怡情的情感性价值、以美修德的道德性价值、以美益智的知识性价值以及以美健体的关怀性价值的实现。新时代学科课程审美化建构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协同发展的价值取向和深度融合的发展理念,依循“一核三层五圈”的建构路径,通过确立综合性的审美化课程目标、建立多层级的审美化课程结构、构建融通性的审美化课程内容,努力推进“五育”并举育人格局的新发展。

关键词:学科课程审美化;“五育”并举;学校美育;深度融合;美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08

基金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艺术融入学科教育的审美化课程建构”(ZDYS16,项目负责人:董小玉。

作者简介:董小玉,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晓荷,教育学博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学校美育是立德树人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71号)发布。文件指出,要强化美育的育人功能,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将美育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各方面,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1],同时强调要“围绕美育目标,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的育人合力”[1]。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强调学校美育的重要价值。文件指出,要不断完善课程和教材体系,树立学科融合理念,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有机整合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推进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2]。学校美育是提高审美、化育心灵的主要途径[3]。学科课程是充分发挥美育功能、全面深化美育教学改革的主渠道。基于美育理念的学科课程审美化建构,则是建立健全美育课程体系,实现“五育”并举①、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学科视角探讨课程审美化建构的基本内涵与价值取向,探寻学科课程审美化发展向度与建构路径,以期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推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高质量发展。一、以美育人:学科课程审美化建构的基本内涵马克思曾在《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4]的著名论断,指出了“人的发展”与“美的规律”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人的发展而言,“美”不仅是人进步、成长的外显性目标,更关乎培养“人的内在尺度”与本质属性。也正因如此,从古至今,向美、尚美、塑造美、创建美始终是育人的重要目标与追求。学校美育是现代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是全面发展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美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美育的根本要义在于充分发挥学校课程间、学科间整合与协同的美育价值。因此,对于学科课程而言,要推动学校美育从“小美育”走向“大美育”,就要从注重“技艺美育”转向注重“素养美育”,就要树立融合发展的理念,聚焦学科本身,探索基于学科的学校美育融合发展路径,寻求学科课程审美化建构的有效策略。顾名思义,学科课程审美化建构就是立足学科课程本身,将美学元素融入学科课程体系,以美育为核心,以课程为载体,以校园文化、社会环境为依托,挖掘学科的内在审美价值,发挥学科课程的美育功能。与传统艺术类课程相比,学科课程审美化建构不仅聚焦学科本身,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xw/2325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