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知识 >> 如何撰写论文中的方法
a)数学工具
b)计算机软件或程序
c)仪器设备
d)材料、样本、场地等
e)现有理论或现有经验模型
f)数据库或资料
g)常识、专业知识和工具,其它要用到的东西我们是如何使用这些条件,以得到我们所需要的结果的?我们是如何整理结果的?例如,如果研究本身涉及到收集数据,那么是如何收集和处理数据的?我们的方法是否合理?
几乎所有研究论文都必须介绍研究方法。不仅如此,还需要按学术界的规范来介绍研究方法的五个方面。为了掌握这些规范,更好地书写方法,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在我们研究的不同阶段,面对方法的五个方面是有所区别的。为了简化讨论,我们将研究的不同阶段简单区分成四个阶段:准备阶段、研究执行阶段、结果整理阶段和书写论文阶段。需要另外声明的是,对于某些研究人员,后三个阶段并不一定在时间上严格分成了不同时段,有些可能有重叠。
1.在准备阶段,我们拟采取的方法的五个方面并不总是明确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事先并没有完全准备好最后完成研究所需要的方法。我们很少会先知先觉地知道,通过研究具体会得到什么样的值得发表的结果,也因此,我们事先并不知道我们当前具有的和想到的方法能否最终导致有意义的结果或者能解决问题,也不知道我们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阻力。
首先,我们的研究思路可能是明确的,也可能是不明确的。于是,我们会期待,通过实际研究来检验我们预期的思路是否能实现目标。
接下来,我们需要期待我们要使用的条件是否能准备好。对于有些研究,我们预先就可能知道有哪些成熟的条件可以完成研究,但也有许多研究,需要创造、改进或者摸索条件。
进一步,我们更难预测我们能否不遇困难地使用条件来完成研究,得到有意义的结果。这种使用包含了更多的隐性知识,即无法写成操作手册的知识。使用过程中有许多人为的、主观因素起作用,因此我们无法做到未卜先知。
其次,我们都不知道会得到什么结果,尤其是数据,我们更无法预测如何处理它们。例如,我们无法预测是否会得到一些稀奇古怪导致重大发现从而需要做特殊处理的数据,因此就无法预先想到要如何做。
最后,我们都不知道我们的研究方法能否成功,因此预先很难判断是否合理。
虽然有上述不确定性,但我们往往会参考文献研究、过去面对相似问题的经验和专家指导,来预先设定一套研究方法。接下来就是实践了。
2.在执行阶段,研究方法是需要调整和探索的执行阶段就是我们的研究过程,简言之,就是落实条件和获得研究结果的过程。进行研究的目的是获得研究结果。本来,落实条件的过程可以归于准备阶段,但由于往下将给出的原因,一些条件需要被重新考虑,因此放在执行阶段讨论比较方便。
在执行阶段,我们遇到的无非是以下几种情况之一,或者部分结果是其中一种情况,部分结果是另外一种情况:我们得到的是显然不正确的结果。
我们压根就得不到任何结果。
我们得不到有价值的结果。
我们得到一些看似有意义的结果,但经过思考与讨论发现是错误的结果或者没用的结果。
我们得到有意义的预期结果,经过思考和分析是合理的结果。
我们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甚至是令人震惊的结果。为什么要指出这些不同情况?因为针对不同情况,我们会采取不同方式重新面对方法。例如,对于前四种情况,我们需要通过改进方法来获得有意义的结果。前四种情况的出现原因可能多种多样:可能是研究思路有问题,可能是条件有问题,可能是使用条件的方式有问题,可能是数据采集有问题。
以使用计算机进行仿真为例,有可能因为数学原因或者计算机容量的原因算不下去。算不下去也可能有多种情形。比如说,由于计算能力限制,我们可能需要一万年才能完成计算,但我们的研究只允许一年周期。以使用某种仪器观察现象为例,可能是因为仪器失效了,可能是因为操作失误了,可能是因为仪器对所观测的对象太敏感了。以使用某种数学理论证明某假设为例,可能在某一步骤推导错了,可能是逻辑错了,可能是假设前提错了。这里面可能有不小心的失误,或者有经验错误,也可能使用了错误的理论。以使用某种样本进行研究为例,在研究尚未完成时,样本可能就失效了。
出现这四种情况后,我们会重新思考,看看到底是研究思路有问题、条件有问题、使用方式有问题、还是数据采集或结果整理有问题。例如,使用方式可能涉及到步骤错误、顺序错误。找到并解决问题后,才有可能得到有意义的结果。通过这一纠错过程,我们就会记下,我们研究方法的哪一个方面容易出问题。如果仅仅是个人不小心失误,那不需要在今后的论文写作中突出。如果是人人都有可能遇到的困难,那么就需要在今后的论文中写下来。如果是因为现有条件的限制,那么我们可能就得发展新的条件。
对于最后一种情形,即出意想不到的或令人震惊的结果时,那么可能需要进一步确证这些结果,因为这样的结果会引起较大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zs/20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