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治疗医院 http://www.tlmymy.com/1朱丹老师基本情况和主要先进事迹朱丹,女,中国共产党党员,年生,博士,副教授。年7月获西南大学化学专业学士学位;年7月获华东师范大学分析化学专业硕士学位;年7月获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无机化学博士学位。自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主要从事生物电子学、纳米生物传感及分析化学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教学、科研和学生培养工作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兢兢业业,率先垂范。朱丹老师热爱教育事业,不断优化自身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师德修养。年至今,积极承担教学任务,先后担任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程《材料分析技术》、《物理化学实验》、《生物化学》课程的主讲老师,所教授课程评教等级均为优秀。朱丹老师虚心学习,不断提高授课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授课经验;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改进并实践教学改革,发表教改论文“教学研究型高校“材料分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考试周刊》,年9月);参与编订物理化学实验课程自制教材(《物理化学实验》,第一版,年8月);年6-7月,通过学院推荐参加了清华大学主办的“立德树人改革创新”高校骨干教师能力提升高级研修项目(32学时),并作为学员代表在项目结课时进行了学习成果汇报分享,受到一致好评。朱丹老师热爱祖国和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在工作中,她近三年先后获得学院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二等奖2次、一等奖1次,并在南京邮电大学第十四届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中取得了一等奖的佳绩。朱丹老师主要从事生物电子学及纳米生物传感领域的研究,近年来主持承担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了多篇高水平SCI研究论文,并注重将前沿科学成果和基础教学有机结合。比如,在《材料分析技术》课程中“扫描电子显微镜”章节的授课过程中,将课题组最新的界面金属材料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结果作为素材图,向学生介绍了该技术在科研中的应用;在《生物化学》课程的“DNA的高级结构”章节中,向同学们介绍了课题组有关DNA纳米技术的最新进展和结构自组装成果。通过理论课学习和科研性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应用型专业性人才的培养。用科研丰富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可以达到教学与科研共赢的效果。在学生培养上,朱丹老师对学生严爱有加,履职尽责,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研究生培养方面,近五年独立或协助指导硕士研究生13人。在学生的研究工作中做好领路人和启发者;细致观察学生的思想动态,理解研究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毕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以平等及平和的心态与学生随时保持沟通;对学生取得的成果给予必要的肯定和鼓励,对学生的负面情绪及时进行疏导和排解;注意了解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并积极协助解决;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和健康的心理面对科研工作及未来生活。朱丹老师担任本科生班主任及学生学业导师期间,以高度责任心,认真工作,积极奉献,努力做好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她时刻关心学生思想、学习及生活的状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带班级学生学业成绩优秀,多名同学在“创青春”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大赛、校运动会、辩论赛、戏曲广播体操比赛等校级、院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班级同学在社团工作中表现突出,有多名同学担任了校级社团主席、部长及院级社团部长,为学校和学院社团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工作期间,及年度连续两年获评南京邮电大学校级“优秀班主任”,并受邀参加了年12月由学校学工处主办的班主任工作交流沙龙活动,以“走近学生、关爱学生、指导学生——如何开展本科生工作”为题和与会教师进行了工作分享和交流。工作以来,先后指导10项本科生毕业设计及4组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其中3组校级立项,1组院级立项),年指导的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校级项目结题优秀。2李明光老师基本情况和主要先进事迹李明光,男,中国共产党党员,年生,博士,讲师。年7月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专业学士学位;年1月获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学位。年3月进入京东方科技集团产品开发部从事研发工作;年11月,加入南京邮电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此后一直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目前主要从事有机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相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李明光老师加入南京邮电大学材料学院以后,积极参加了为期一年的校青年教师导师制项目,在师德师风建设、教学方式方法、师生互动策略等多方面提升了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年至今,先后加入了功能材料与工程物理两个教学团队,在教学团队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由联合授课逐步过渡到独立授课,目前所讲授的《材料力学》、《液晶原理与技术》以及《光电材料设计与应用综合实验》等课程评教等级均为优秀;年参加材料学院与自动化学院联合举办的青年教师授课竞赛,荣获二等奖;参加南京邮电大学第十四届青年教师授课竞赛,荣获一等奖。授课期间,李明光老师认真总结授课经验,积极探索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方案,发表了题为“基于《液晶原理及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的教学改革论文一篇(《科技资讯》,8,);依托所在教学团队积极参与了《液晶原理与技术》、《光电材料设计与应用综合实验》等课程教学大纲的撰写与修订;年以第四完成人参与的《“三学六会、精益求精”,新兴学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的教改成果荣获了年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三等奖。学生培养方面,李明光老师对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学业指导都能做到严谨认真、尽职尽责,深入学生当中主动关心他们的生活与学业情况。研究生培养方面,近三年来独立或协助指导硕士研究生10余人,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科生培养方面,目前担任19级高分子一班的班主任,通过动态追踪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成绩,对不同学习状况的同学开展因材施教;工作至今已指导5项本科毕业设计以及2组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STITP),其中年指导的STITP项目获得校级优秀项目称号;指导学生参加的南京邮电大学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荣获二等奖。3刘绪老师基本情况和主要先进事迹刘绪,男,中国共产党党员,年生,博士,讲师。年6月获山东师范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学士学位;年7月获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有机化学专业博士学位。自年加入南邮以来,一直在教学、科研一线工作,主要从事《物理化学》及有机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刘绪老师自年起担任材料院《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工作。跟随教学导师马延文教授学习教学技能,认真备课,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得到学生的一致认可。通过问题导向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教授的四个班级均取得较高的考试成绩,连续三年学生评教得分都高于95分。在从事《物理化学》教学期间,完成了包含数十套试卷的物理化学试题库建设任务,并积极参与学院的高分子学科认证工作。任教期间,参加江苏省青年教师授课技能培训(化学类)并获得合格证书,并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青年教师授课技能培训,获得南京邮电大学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二等奖,曾获得材料院授课大赛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两次。刘绪老师积极倡导教学改革,他结合物理化学课程特点提出的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在《物理化学》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获得校级教改项目一项,院级教改项目一项,发表相关教改论文3篇。在日常教学中,采用新型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自制各类教学动画、动图余幅,教具十余件,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刘绪老师热爱祖国和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用户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任课期间一直结合《物理化学》课程特点开展思政工作,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既严格要求又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经常与学生沟通思想,交流感情,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诲人不倦,严于律己,品德高尚,言行一致,以良好的道德品格影响学生,教育学生。4赵翠娥老师基本情况和主要先进事迹赵翠娥,女,中国共产党党员,年生,博士,副教授。年6月获聊城大学化学专业学士学位,年12月获南京大学分析化学专业博士学位。自年工作以来,一直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主要从事功能纳米材料及新能源电池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教学、科研和学生培养工作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立德修身,严谨治学,潜心育人。赵翠娥老师热爱祖国和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培训活动,从师德师风建设、新型教学方法、师生互动策略等方面多维度学习,显著提升了教学能力。年至今,先后承担了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程《无机化学》、《结构化学》、《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主讲老师,所教授课程评教等级均为优秀。赵翠娥老师参与主讲的《大学化学》课程荣获了年南京邮电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近三年先后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二等奖2次,并在南京邮电大学第十四届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中取得了二等奖的成绩。在学生培养方面,赵翠娥老师担任了级新生班主任,以高度责任心,认真工作,积极奉献,经常与学生沟通思想,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赵翠娥老师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同时,时刻关心学生思想、学习及生活的状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带班级学生学业成绩优秀,多名同学在校运动会、辩论赛、篮球赛等校级、院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工作期间,指导8项本科生毕业设计及4组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其中2组校级立项,2组院级立项),年指导的本科毕业生陈艳被保送到东南大学读研,年指导的2名本科毕业生分别考取燕山大学和南京邮电大学的研究生,年指导的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校级项目结题良好。在科学研究方面,赵翠娥老师近年来主持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并注重将科学研究成果和基础教学有机结合。比如,在《大学化学》课程中“杂化轨道”章节的授课过程中,向学生介绍了石墨烯中的C采用sp2杂化,未杂化的2p轨道剩余一个单电子,正是由于单电子的存在,多个碳原子形成了离域大π键,使得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在“混合晶体”章节的授课过程中,向同学们讲述石墨烯是通过石墨晶体的剥离制备而得到的,通过讲述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毕业的曹原博士的小角度扭转石墨烯低温超导这一现象,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对科研的向往,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文案
陈宁娜编辑
刘欣茹王程审核
赵允玉沈清明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zs/20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