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潍坊市实验小

发布时间:2022/5/18 11:05:22   点击数: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诵读《论语》,让我们和圣贤对话,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是经典文化中的经典,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先贤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华美的篇章,更是深邃的思想,孩子们在诵读中见贤思齐,养浩然正气,行君子之风。

孔子自幼勤奋好学,15岁时就确定了坚定的志向。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孔子曾千里迢迢拜大学问家老子为师,也曾向年仅7岁的小孩项橐求教。正是因为孔子勤奋好学、善于求教,才能拥有渊博的学问。在《论语》的启发下,我们懂得了做人要勤奋好学、孝敬父母、做事谦虚、诚信友善、爱国爱家,这些深刻的道理都将激励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步步攀登。

孔子聪明好学,二十岁的时候,学识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孔子不仅喜欢学习而且以学习为乐,他也常常教导弟子们,懂得学习方法不如爱好学习,爱好学习不如找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才会由衷地去学习,掌握更多的道理。孔子也极其重视自己的道德修养,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亲近仁德之士并且学习他们的优点。在《论语》的启发下,我们懂得了做人要勤奋好学、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待人接物,要做到严谨守信。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在今天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将计划付诸行动才能取得实质性进步,孔子告诉我们在学习新知识时需不断地复习,这样就可将知识掌握并获得成就感。所以我们要肯定自己的学习能力,鼓舞大胆地朝目标走去。这样不仅能看到行动之后可取得的丰硕成果,同时获知学习能给人带来快乐。

孔子这两句极为著名的话,已经成为历代有志之士、好学之士的座右铭。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体现了孔子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离不开这种谦虚好学的精神。能够虚心向别人学习,这种精神已经十分可贵,更可贵的是,不仅要师人之善,还要以别人的缺点为借鉴。这是平凡而伟大的真理,对于指导我们处世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孝,是中华文化中最悠久,而且影响最为深远的传统美德。孔子认为,孝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体现在君子的品德中。《论语》让我们在诵读经典中认识孝义,感悟孝道。呼吁全天下的儿女要发自内心的尊重父母,在生活点滴中关爱父母,及时行孝。

孩子们《论语》经典诵读,寓教于乐,帮助孩子在最佳年龄段接受祖国源头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与经典同行,与好书为伴!

供稿人:王国君

编辑:刘小宁

审核:庄明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bb/2481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