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人生的意义,到底何在

发布时间:2022/12/10 3:49:54   点击数:

以下文章来源于艾菲的理想,作者艾菲的理想

明白很多道理,却可能依旧过不好这一生。经历人生的幸或不幸,总有一个瞬间,我们不禁沉思:人生的意义究竟在于何处?如何找到并实现生命的意义?或许,换个思路和视角,能够让人生更为开阔。今天的文章,将通过一个个古今中外的真实故事,剖析人生意义的追寻,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来源

艾菲的理想

周国平老师曾说:“人是这世界上唯一能够追问自身存在意义的动物。这既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

为什么伟大?

因为,人类除了吃喝拉撒,除了活着,除了繁衍,还在不断叩问着比这些东西更高一层的东西,这件事本身就很伟大。

那为什么又悲壮呢?

我觉得悲壮的原因在于:作为人生终极问题之一的“什么是人生的意义?”,是没有唯一标准答案的。

所以不论多少哲学家、多少人终其一生去思索这个问题,最终也只能得到自己的答案。而人类就是这样一代一代的不断传承着对这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的持续思考,从没想过要放弃。

明知没有标准答案,却始终上下求索,这就是悲壮。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虽然,人是唯一会追问自身存在意义的动物。但事实却是,并非每个人都会去追问自己人生的意义。

那么,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一个人会开始思考和追问人生的意义呢?

据我观察,基本是在两种情境中发生的:

情境一:遭遇了比较大的挫折或痛苦

很多人都是在疫情发生后第一次认真思考人生的意义。

对我来说也是如此。我第一次认真思考人生意义这个问题时,是在读大学时,那时因为遇到了一些不知如何处理的人生难题,陷入了巨大的痛苦,这才翻书寻找答案,然后便走上了寻找人生意义的道路。

是的,挫折和痛苦的出现,是一个人追问人生意义的最常见动因。

情境二:直面了生命的有限性

它说的是:一个人如果离死亡很近,不论死亡威胁是发生在他本人身上,还是直接发生在他的亲人或朋友身上,他都是直接面对了生命的有限性。

虽然几乎所有人从小时候就“知道”,人是会死的,但毕竟“知道”与“体会”是不同的两件事。后者,会直接剥开生命的面纱,让人提早直面本该是很多年后才发生的事情。

这种对于生命有限性的赤裸裸的直面,就会带来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那么,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能够称得上是意义的,就一定是比我们人类动物性以及生存本身更高的东西,是拥有更长时间价值和持久性的东西,是比吃喝劳作、升官发财、结婚生子本身更加深刻的东西。

其实,曾经的人类,找到过一种确定的意义:按照宗教,或各类巫术的指引,神或某种神秘的力量,每个人一生的剧本早已确定,它代表的就是每个人的人生意义。

但后来,科学出现了,它以它强大的力量,扫除了这个虚幻的确定性,把人生意义的决定权还给了每一个人。

这本是一个非凡的好的转变,但事实却是:这个转变反倒让人不知所措,因为那个被规定好的统一的人生意义忽然被拿走了、清空了。

这就像是:你把我意义的杯子清空了,那么现在,我又该向里面倾注些什么呢?

其实,这个你要往自己“人生意义之杯”里倾注的东西,就是你要赋予自己人生的意义。而这个倒进去的东西,应该能够使你的人生具有一种品质、深度、广度、丰富性和持久性。

这个往自己“人生意义之杯”里倾注的过程,我称之为“建构”。

建构人生意义的四种方式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具体都有哪些建构人生意义的方式?

方式一:自我实现

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假如你想构建一个“自我实现”的人生来作为人生的意义,那么至少你能避免陷入到哲学家叔本华所说的“摆钟式的人生”里——在欲望未满足时感到痛苦,在欲望被满足后感到无聊。

因为,自我实现的衡量标准并不是外界认为你取得了什么成就,而是在于你内心的感觉,你是否认为自己的价值和潜能都得到了满足和实现。

有朋友问我为何裸辞、为何创业的时候,我说:“以前,我的翅膀被绑住了,那是一种如影随形的痛苦与迷茫。”

现在回头去看,我清楚的知道那些痛苦和迷茫正是来自于我的天赋、价值和潜能被压抑了,我发挥不了,于是就会有种翅膀被绑住的感受。

现在的我,不再有这种感受,虽然创业不但辛苦,同时也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但是,我的天赋、价值和潜能却能完全发挥出来,所以就算辛苦,内心也是愉悦满足的。

我现在辞职已有两年零四个月,我常跟周围人说,这些日子是我从离开学校、开始工作那天起活得最彻底、最尽兴、最舒展的日子。

为什么?

这并不是因为我真的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就,而是因为我的天赋、价值和潜能被真正发挥出来了,而这就是一种自我实现的感觉。

自我实现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jg/2546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