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是真名士自风流十堂课读懂魏晋风骨的生

发布时间:2022/7/9 15:55:19   点击数:
题图:电视剧《梦华录》剧照魏晋以下,无数文人墨客都为“风骨”二字竞折腰。为什么“风骨”二字有如此大的魔力,真正的风骨,又到底是什么?“风骨”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概念和术语,最初是一种对文学作品的美学要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风骨”有过相对系统完整的论述。而以“风骨”来形容人物,大约始于汉末。此后“风骨”二字含义不断深化,到魏晋时期,一度达到高峰。人们认为,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了建功立业的精神,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未酬的惆怅幽怨。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唐·孙位《高逸图》局部

魏晋时期的名士,各个才高八斗,性格独特,具有别样的人格魅力。比如:一代书圣王羲之,面对前来择婿的当朝权贵,他毫不在意,袒胸露乳,顾自躺在床上,却被选为佳婿,后世将其称为“东床快婿”;名士王徽之,大雪之夜兴致勃勃划船去见自己的朋友戴安道,可是到了朋友家门口之后,却没有进门,而是原路而返,因为自觉已然尽兴;能为青白眼的阮籍,喝醉了酒,直接倒在有夫之妇身边呼呼大睡,丝毫不顾及别人的眼光和周遭的闲言碎语……

王羲之(出自《三才图会》)

正如对魏晋文化有着20多年专业研究的同济大学刘强教授所言:“就历史而言,魏晋是个乱世,王纲解钮、礼崩乐坏,致使生灵涂炭;但就文化而言,魏晋是个花园,价值多元、个性张扬、人才辈出,有道不完的剑胆琴心和名士风流。”魏晋名士的这种自如潇洒,也让风骨二字多了别样的韵味。真正的风骨,从来就不是忸怩作态,不是看人下菜,而是自有一股风流,自有一股精神,活得从心所欲,潇洒肆意。如果我们也想活出真正的风骨,不妨跟着刘强教授的《魏晋名士的生活美学》课程,与魏晋名士相遇。他深邃的思想、丰厚的学问、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带给你深深的震撼,让你遇见魏晋时代的风度、风骨与风流,活出别样的人生风采。△长按图片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jj/2510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