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名言 >> 跨文化研究柳智宇与舒尔茨的不同人生轨迹探
第一部分遁入空门的北大天才
人物生平
年3月25号,在张宏岩老师的跨文化交流课程上,我组对《柳智宇与舒尔茨的不同人生轨迹探索》进行了展示。在张宏岩老师的鼓励下,我将展示整理成文,欢迎大家在后面做一些讨论。
一、天下第一柳智宇
柳智宇从小在数学竞赛中摘金夺银,却在高二不幸罹患眼疾,一天只能用眼4小时。柳智宇用心算去对抗疾病,在看完题后闭目思考,内心演算结果,动笔答题时已是成竹在胸。他渐渐可以在脑子里缓存1页的数据,构造N维空间,连辅助线,完成计算。
年7月12的第47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大赛上,柳智宇凭借心算拿下IMO满分金牌,并列世界第一。
令人惊讶的是,柳智宇北大毕业后,拒绝麻省理工全额奖学金,放弃数学,进入北京辽代古刹龙泉寺,成为一名修行居士。离开学校前,他给友人写信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柳智宇相信,佛法是明德亲民之路。
二、青灯黄卷非净土
年,柳智宇正式出家,法号“贤宇法师”。他参与一项庞大的文化工程,将南山诸律典按照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出版一套32本的律宗典籍。他主动要求总负责最后的修订和出版工作,发愿“宁舍阳寿二十年,令南山律典广布人间。”
然而龙泉寺并非他理想之净土,年8月1日,龙泉寺被爆丑闻,方丈释学诚性侵多名女弟子,寺院内有逾1万平方米违规建筑。
柳智宇选择下山,在记者采访中答道:“我要自己发出声音,让社会知道,龙泉寺至少有一些僧人是在追求真正的信仰和心灵的自由。”
三、蟾宫折桂是故人
舒尔茨是多年来罕见的数学天才,他在5个学期内拿下了德国学制的本科和硕士,两年后,舒尔茨更是在算术几何领域投下重磅炸弹。他在博士毕业论文中发展出“状似完备几何学”,充分地将几何方法运用在代数领域,并通过这种方法解开了代数几何领域的数个难题。
24岁,舒尔茨成为波恩大学全职教授,因在算术代数几何领域的突出贡献被视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
年8月1日,曝出龙泉寺丑闻的同一天,年仅30岁的舒尔茨获得菲尔兹奖,是该届菲尔兹奖的最年轻获得者。菲尔兹奖是数学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之一,被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在舒尔茨和柳智宇同获IMO金牌的12年后,两人走上了截然不同的旅程。人生际遇的巨大反差,使柳智宇下山后何去何从一时间成为了网络的焦点。
四、重回人间仍少年
下山后,柳智宇开始寻找另外一条路,他发现心理学常常会比佛法更有效,心理学可以面对和处理内心的阴影,”超个人的觉悟“才由佛法解决,而这对多数人来说过于缥缈。他考取了三级心理咨询师执照。开通社交媒体、推出“佛系心理咨询”,普度众生。
对已是而立之年却未曾完整经历世俗生活的柳智宇而言,“众生”远比他想象中复杂,心理咨询并非一条坦途,但他依然秉承着年少踏入寺门时普度众生之宏愿。他也把接触心理学视为“新一轮自我探索的开始”。
第二部分探究不同道路的背景
宗教、社会、文化和教育
两位数学天才迥乎不同的道路引人好奇,也令人扼腕惋惜。我们怀揣着对中国第一块菲尔兹奖章的期盼,开始了对两人成长环境的多角度探索。
一、科学宗教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可若柳智宇并未遁入空门,能否为我国摘下第一枚菲尔兹奖章?
佛法和数学果真无法双全?但在《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有这样一句话。“我不能设想真正的科学家会没有这样深挚的信仰。科学没有宗教就像瘸子,宗教没有科学就像瞎子。”
近代物理学之父艾萨克·牛顿坚信其开创的天体力学模型无可置疑的证明了上帝的存在。
不只是基督教,笃信印度教的印度之子拉马努金,在其32年的短暂生涯中,独立发现了多个数学公式和命题,没有任何推导过程,全是出于宗教直觉。拉马努金曾说过:“一个方程如果不能表达神的旨意,那对我而言就完全没有意义。”
对柳智宇本科时,柳智宇问其数学系导师:“如果我把数学学好了,就能帮我身边的那么多人解决他们的问题吗?”在得不到确切答案后,柳智宇对数学的热情渐渐变淡,他开始寻找能让内心安定和自己认为更有价值的东西。柳智宇却加入了颇为冷门的禅学社和耕读社,坚持常年吃素,参加禅修活动,四处拜访高僧,组织出游和施粥类的公益活动,直至年秋正式皈依佛门。
相比于拉马努金通过数学揭示神的旨意,数学和佛学都不过是柳智宇实现他“为民播下太平春”宏愿的途径。我们将进一步探索这宏愿从何而来?
二、科学传统文化
以儒家为核心的传统文化重视现实、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my/21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