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学佛的起点是先学做人近代佛学大师太虚的爱

发布时间:2021/6/9 17:13:50   点击数: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优惠活动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太虚是近代佛学的大家,其佛学的思想十分丰富,对于佛教各教派,太虚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学佛先从做人起”,这是太虚在对众讲学、教育后人时常提的观点。太虚(~年),近代佛教影响最大佛学高僧之一。太虛俗姓吕,名沛林,原籍浙江崇德。太虚幼年父逝,五岁起依外祖母寄居于道士庵,曾做过帮工,生活十分凄苦。太虚十六岁时欲前往普陀山出家,路经苏州木读小九华寺,便依士达剃度出家,法名唯心。其年九、十月间,士达携太虚拜见师祖奘年得法号太虚。奘年又带太虚到宁波从名僧敬安受大戒。太虚因敬安的介绍前往宁波永丰寺从歧昌学经,受学(法华)、《楞严》及一些禅学著作。此后,太虚游学于江苏、浙江、广东一带,听讲阅藏,曾从谛闲听天台教义,又就学于祗洹精舍半年光景。在此期间,太虚积极地进行佛教组织活动先后筹组过佛学精舍、佛教协进会、佛教弘誓会。这些是太虚进行社会活动的开始。年8月,太虚与章太炎蒋作宾等人合作在上海成立觉社11月创《觉社从书)季刊,太虚自任主编。年月,《觉社从书》改名为《海潮音》在杭州发行。太虚宣称:“海潮音非他,就是人海思潮中的觉音。”这表明太虚欲将佛法与人世思潮相沟通、以佛学影响世人思想的态度。太虚对近代佛教寺院的衰落极感不满。有整理僧制之想,称之为“教制革命”,企图改变当时的宗法制度和佛教财产制度。化寺产为公有的思想当然地遭到当时僧人们的反对,太虚一度被视为“异端”。于是自二十年代以后,太虚就不断在南北各地进行讲经活动听讲者多有社会名流,因此声名大盛。太虚充分运用自己的名声,自19年起,先后创办或参加创办了武昌佛学院、闽南佛学院、柏林教理院和汉藏教理院等佛学学校。武昌佛学院与汉藏教理院影响很大,由太虚亲自主持,培养了一大批佛学学者。一时间,各地盛行举办佛学院之风。太虚一生最辉煌的业迹是他对于世界佛教运动的促进,而这种活动又是与中国抗战紧密相联的。早在年,太虚便倡议成立“世界佛教联合会”和“世界佛学苑”。年,太虚率“中华佛教代表团”赴日访问,受到日本佛教界热烈欢迎,年,太虚游化欧美诸国,曾与英国哲学家罗素亲切会晤,并在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发表佛学演讲。此行历时七月,游化五国,对于佛学向西方的传播,影响不可小视。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当局试图通过佛教同南亚各国增进交往,太虚便出面担当此项重任。由国民党政府出资,民间出面组织的“佛教访问代表团”于年11月14日正式开始了南亚之行。太虚一行在南亚各国受到了宗教领袖级别的盛大欢迎。在缅甸,太虚拜会僧王达道那,仰光群众3万余人夹道欢迎甚至顶礼膜拜。0年1月9日,太虚一行抵达印度。不久印度国际大学隆重集会欢迎太虚一行,泰戈尔亲自主持集会,后太虚以诗相赠泰戈尔。月底,尼赫鲁两度访晤太虚,并共赴阿育王纪念大会,太虚受推为大会主席,发表重要演说。月,太虚又会晤甘地,并将甘地比作中国古贤墨子,泰戈尔比作庄子,宾主亲善之情溢于辞表。月4日,访问团抵达锡兰(今斯里兰卡)科伦坡。受到朝野的热情接待。僧王以舍利金塔相赠,表达了对中国人民追求解放的良好祝愿。此后太虚行本欲顺访暹罗(今泰国),但此时暹罗排华之风日盛,未能成行。访问团回国后,受到国内各界人士的隆重欢迎。国际反侵略运动中国分会、中国国民外交协会、中国佛学会等五十多个团体举行集会祝贺访问团的成功归来。国难当头,太虚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九,一八事变后太虚曾发表告民众书,一面对“佛教徒确占半数之日本民族,今竟不能自抑其贪欲瞋恚,迷昧因果之理,造作凶暴之行,妄动干戈”表示遗憾,一面又不乏深刻地揭露“然此盖日本少数贵族军阀、政客之所以为耳,不惟非日本全国民众之公意”。太虚的政治眼光相当敏锐。年“七七”事变爆发,太虚又发电全国,要求广大佛教徒“于政府统一指挥下,准备奋勇护国”“练习后防工作,为救护伤兵,收容难民,掩埋死亡,灌输民众防空防毒等战时常识诸项,各各随宜尽力为要!”一呼而百应,各地佛教僧众,纷纷组织“僧侣救护队”,投入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太虚对抗战作出了不小的贡献。抗战结束后,年3月17日,太虚因病去世,享年58岁。各地僧众,社会各界人士分别在上海玉佛寺和南京毗卢寺进行悼念活动。太虚认为,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作为社会的成员,就应该尽到自己的义务。生命“完全依靠社会大众的能力来维持、资养”,所以,人们应该“去服务社会,替社会谋利益”。太虚进一步强调,只有“自他两利”,人活着才能充实,才有价值。在人生的道路上,人们应该“一生一生的上升,不要糊里糊涂的醉生梦死,要企图向上进步”。换而言之,仅仅能自他两利还很不够,还只是个庸人。人们应该继续修习佛法,信、解、行、证,真正解脱人生的苦难。在谈人生与国家的关系时,太虚亦积极号召人们应该奋起参加国家建设,保卫祖国不受外敌侵犯,把国家的利益放到个人利益的前面。这些在当时都是很进步的思想“三唯论”是太虚对整个佛学研究对象的概括。太虚说,关于宇宙人生的问题最根本者向来有三个:“一、名名色色的本来是什么?”也就是宇宙的本体是什么,万物从何处来?二、“名名色色的现行是什么?”万事万物面目如何,存在的形式是什么?三、“名名色色的究极是什么?”万物的归宿如何,万物往何处去?万物的本来是什么?太虚的回答很简单,“真如”。真如是无处不在的,无相对,无识别。万物虽然无常变易,生成坏灭,但真如不变。正因为真如不变,所以现象才得以变动不休。关于第二个问题,万物如何生起,太虚的解释不甚了了。真如虽然无相对,却有受熏的可能性。忽然有念生起,于是呈现出无明。无明生起,则有妄心,有了妄心,又有了妄境界。太虚着重解释了意识、认为“意识是真如不自知而起的欲知”,换言之,真如不自悟,欲知某事,呈现出意识的状态。万物的归宿是什么?在于豁然契会的觉悟。在意识持执的名名色色中,总有这样的迷闷或那样的索逼之苦,于是意识对此产生厌倦,进而发起彻悟和解脱的心愿。由此相信有不依意识而存在的真如觉性,一旦契会,就透脱于万物纠纷之外,自由自在,遍觉遍照。万物的根源是真如,这叫“唯性论”;万物的生起是意识,这叫“唯心论”;万物的归宿是妙觉,这叫“唯智论”。除了此种三唯论之外,太虚还有唯识、唯境、唯根的三唯论,这里不再多言。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往期回顾

佛法:越过修行路上的这二十个难点,你就可以迅速获得成就佛祖:怎样才能“会其至道”,达到至高无上的觉悟之境佛法:你知道供养布施对象不同,导致所种福田的差异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my/2234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