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中科院博士论文致谢刷屏打动你的,仅仅是

发布时间:2021/6/13 13:23:13   点击数:
程少为看皮肤病好吗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201217/8505703.html

4月18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工学博士黄国平在其博士论文中的《致谢》部分,被各大互联网社交平台热传。文中,黄国平用最朴素的文字,回顾了自己如何一路走出小山坳、和命运抗争的故事:“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这段伴随着至亲离世、穷困潦倒、前途渺茫的求学之旅,让包括笔者在内的不少网友落了泪,既感叹于农村少年坎坷的成长经历,更对这份坚持下去的勇气充满了敬畏。

读书的过程固然苦涩,但结局还是令人欣慰。接受系统教育、获得博士学位,不仅成了黄国平人生旅程中最美好的事,也让他的世界观充满了人性的光芒——黄国平在文末如是写到:“最后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正是这句话点出了一个农村孩子坚持读书、接受教育的本真和核心价值。“玉汝于成”“改变命运”固然是重要的评判标准,但丰盈的生命体验、仁爱的人性关怀更为可贵。古时的“读书人”和“知识精英”们博爱天下,以济人济世之心兑现理想,现如今,这样的情愫萦绕于一个农村学子的字里行间,实在令人欣喜且动容。身处“改革”“革新”“变局”的时代洪流中,一个农村孩子对“读书”的执着,更显得难能可贵。原因就在于,社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时代性命题,对农村孩子们的精神成长造成了深远影响:信息化生产方式的深度介入、城乡的快速融合,使原有的社会资源分配机制发生改变;在农村,建立在熟人关系网络中的乡土文明被重构,新的文化生产方式全面影响着农村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同时出现的“物质决定论”和消费主义思潮,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以“读书”“德育”为基础的个人成长体系。可以说,中国农村社会正处于发生重要改变的关键节点,这让那些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孩子们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不难发现,当下各类互联网平台正深深嵌入农村青年的生活,“小镇青年”们认识世界的好奇心,成了“资本下乡”浪潮中的“蓝海”,良莠不齐的内容生产充斥着各种社交平台,传统的乡土文明失去了原有的教化功能,无论是农村青年、小镇青年,还是进城务工者,他们的精神建设成为了社会   

主办:农民日报评论部

nmrbpinglun

.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my/2239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