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论语述而篇7176

发布时间:2022/5/15 14:42:55   点击数:
北京哪里能治好白癜风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7.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①。”①比于我老彭.把自己比作老彭。我,表示亲近。老彭,商代的贤大夫彭祖。孔子说:“传授知识而不从事创作,相信先人而又爱好古代典籍,我可以自比于老子和彭祖了。”??信而好古,述而又作孔子说自己“述而不作”,只是自谦的说法而已。而且,孔子也并非真的只是述而不作,比方说以“仁”解“礼”就是孔子的创作。他这么说,只是表现出了自己对于传统文化及历史经验的重视,这也是他做学问的态度。??孔子一生致力于古籍的整理,也正因如此,他才有机会接触到博大深邃的古代理论。他从中汲取到了前人留下的经验和教训,并对他们的智慧作出了全面总结。不仅如此,在向先贤们学习的时候,他还产生了许多新的感悟,提出了许多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在传播和阐述古代典籍的的过程中,他将自己的新思想完美地融入其中。实际上,孔子并非“述而不作”,而是“述而又作”,开创了具有崭新思想内涵的儒家理论。??关于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孔子给我们提出了两点建议:首先,要珍惜并乐于学习,这是学习的态度问题。学问之道,关键就在于是否愿意虚心受教。其次,则对所学应当有着发自内心的喜爱,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信而好古”。一个人只有真心喜欢先人的智慧,才能领略到先贤之学的精妙。而且,古人的智慧之所以能够长久流传下来,就足以证明这种智慧是真正的精华。认真对待这份财富,我们就会受用无穷。??述而不作:创新并不一定是“创造新事物”孔子认为自己能够做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并以此为美德。其实,“述而不作”并不是只能用来自谦的词。如果我们能学习前人的优秀思想和经验,消化吸收并勤于实践,在这个过程当中产生了自己的新观点,这就已经是创新了。所以创新可以是已有事物的重新排列组合,而非一定要创造出某种全新的事物。推荐你读《第二曲线创新》《创新者的窘境》《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创意课》

??7.2子曰:“默而识之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①识(zhì):通“志”,记住。、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对我来说没什么问题。”??夫子在这三个方面,坚持一生,堪称万世师表,也由此成为中国第一老师。默而识之,与其说是学习的方法,毋宁说是严谨的态度,对所学所历,需要的是一种默然的宁静,而非哗众取宠;学而不厌是自然的事情,一旦感到学习的乐趣,一旦由学习而打开自己的五彩缤纷的世界,必然乐在其中,岂会生厌?至于诲人不倦,这样的态度令人感动,坚忍不拔地教诲别人,一定是以为自己有重要的道要传授,一定是觉得无论对方多么榆木疙瘩,总有开窍的一天。多么伟大的老师啊!这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在宣传他的这一教育学说。

??7.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说:“对品德不进行培养,对学问不进行钻研,听到好人好事不能跟着做,有了错误不能及时改正,这就是我所担忧的四件事。”??孔子四忧面对世风日下的社会,孔子提出了自己的四大忧虑,即“道德不修、学问不讲、知善不从、有过不改”。如果我们来个反向思考,就可以说孔子对我们的个人修养提出了四条建议,一是加强道德培养,二是勤奋为学,三是择善固执,多行义举,四是有了错误及时改正。这四点建议能够促使我们不断进步,实现自我完善。??首先,我们来看下加强道德培养的重要性。人的全部行为无外乎言与行,若是归纳起来,言行可以分成两种,即有益于大家的言行和无益于大家的言行。凡是有益于大家的言行,自然属于仁善的范畴,而无益于大家的则是不道德的。所谓修德,就是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完善自己的人格,进而造福社会。若是不注重修德,可能就会言行失当,害人害己,严重时还会对整个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其次,要勤奋为学。孔子在本章中提到的“学之不讲”,他虽然没有明说要我们学习什么,但是只要稍微动动脑子就能想明白。孔子一生所推崇的就是“仁”道,也就是说,我们所要学的便是行仁的学问。不过,学习只是为学一个方面而已,将自己所学应用到实际中才是为学的最终目的。对此,大家只有对自己所学的东西有着熟练的掌握,才能将所学到的东西完美地运用到实际之中,做到学以致用。若是学而不用或是滥用,不是成为书呆子,就是成为社会的祸害,这可不是人们愿意看到的结果。??再次,择善固执,多行义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接触许多理论,其中很多是合乎仁善指导的真理。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明明知道,应该用仁善之道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可是在做事的时候,却不能依此而行。这种行为,正是孔子所说的“闻义不能徙”。正确的做法是,听到正确的意见,我们应该牢记在心,并立即把它付诸实践。其实,无论是小善还是大义,其关键就在于做与不做,为善就能提高自身的修养,不为则会日渐走向堕落。??最后,发现了错误应当及时悔改。正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人们在犯了错误以后,只要能够及时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就能从中获得不小的利益。而且,犯了一次小错,若是能够亡羊补牢,也算为时未晚。廉颇负荆请罪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倘若廉颇不肯认错,等到小错变成大错时,可就不是将相不和的结果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安定与团结。若到那时再想悔过,可就回天乏术了。因此,知错就改也是提高自身修养的一种手段。

??7.4子之燕居①,申申如也②,夭夭如也③。①燕居:安居,闲居。②申申:舒展齐整的样子。③夭夭:和舒之貌。孔子在家没事时,也是衣冠整洁,悠闲自在。??有人说这章表明孔子即便在闲居时,也十分注意个人思想情操的修养,这不是本章的本义。本章恰恰是描写了孔子平日闲居在家时十分舒适自如的情况,正见出他恬淡平和的心境,以及高深的修养。??孔子绝不是后世那种一整天板着面孔要“作古正经”的假道学,我们看看孔门弟子和孔子的真实关系和情感就知道了。

??7.5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①。”①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之弟,鲁国国君的始祖。他是孔子最敬佩的古代圣人。孔子说:“我衰老得多严重啊!很久没再梦见周公了。”??人不能失去梦想梦想是人们内心的一种渴望和追求,它能催人奋进,帮助人们实现质的飞跃。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倘若一个人失去了梦想,也就没有了追求的目标,进而会对生活失去希望。因此,人在活着的时候,不能没有梦想。??在本章中,孔子说自己很久没有梦到周公了,并不是说他失去了自己的梦想,只是生不逢时,时运有些不济罢了。蓦然回首,孔子发现自己已经步入迟暮之年,而梦想却依然渺茫,不自觉发出悲凉的感叹。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他放弃自己的梦想。事实上,他那复兴周公之道的梦想依然强烈。也正因怀着这样的梦想,他才会对生活、学习充满着赤诚的热心,孜孜不倦地整理典籍,倾尽心力教导弟子。??有了梦想,人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一个人只有在梦想的指引下,才会去努力地奋斗、拼搏。因为,你希望通过自己不懈的奋斗和追求,让自己梦想成真。即便是未能一尝所愿,人生也是充实的,因为你为之奋斗过,整个过程中你都是快乐的,而且你的价值也得到了体现。如果人们在遇到一点小挫折后,就放弃了自己的梦想,那么他的一生都将罩上一层厚厚的阴云,再也辨不清哪里才是正确的方向。失去了梦想的人,就像大地见不到阳光一样,生活中的那点生机将会荡然无存,更不要说什么成功和快乐了。??人活一世总得选择一条自己要走的路,无论你是否愿意,或对或错,你都得为你今后的人生着想才行。正如司马迁所说的那样,“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有些人虽然活了百余岁,可是直到死去都无人知晓,然而有些人尽管只活了二三十岁,但他们的名字却能永远被人铭记。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就是他们的人生梦想不同,造就了追求上的差异,其人生价值自然也不相同。??有些人总是觉得工作很累,生活很苦闷,这都是因为缺乏理想。在这种人的眼中,生活是没有奔头的,自然会觉得很累很苦闷。这种没有梦想的人,活着的时候就像一台废旧的老机器,除了可以当作废品被卖掉以后,基本上就没有了任何的价值。这种人整日里浑浑噩噩,无所事事。对于他们来说,最怕的就是时间。他们总在幻想着时间能够走得快些,免得自己再去忍受孤独与寂寞的煎熬。说得重一点,倘若有人陷入了这种境地,就已经没有继续生存下去的意义了。??梦想是一个人的理想和希望,是走向成功的驱动力。事实上,人的一生很短暂,所以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追逐梦想。即便是前路坎坷,也要坚持下去,千万不能让梦想失落。人活着千万不能与草木同腐,更不能醉生梦死,否则只是枉度人生,没有任何意义!

??7.6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①。”①艺:指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孔子说:“人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心怀仁慈和友爱,爱好广泛、品味高雅。”??这一章讲述的是孔子教导弟子进德修业的秩序和方法,层次分明,像一个教学大纲。《礼记·学记》曾说:“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及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这个解释阐明了这里所谓的“游于艺”的意思是熟练掌握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优游其中,如同鱼儿自在游于水中一般。也就是通过熟练掌握技艺而获得自由和愉快。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道为方向,以德为立脚点,以仁为根本,以六艺为涵养之境,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志于道”的本质:理想不要太单薄如果你的人生目标是“有车有房”等等物质层面的东西,那你会发现,实现的过程很痛苦,实现了之后,你也不会因此而快乐很久。如果你把目标设立得“丰满”一些,比如:追求世界的真理、成为一个对他人有帮助的人、学会快乐等等,那么你会发现,在无限接近于人生目标的道路上,你一直都会过得很充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zs/2479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