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论 >> 人生论知识 >> 论语述而音乐艺术是人生脱离烦恼的一个避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点上方播放键收听原创音频
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他说:我想不到音乐的美啊,竟然能够到这样的境地!
孔子很喜欢音乐,他也经常会和师旷这样的大师去进行交流。
我们曾经在前面就学习过他对乐曲的感悟。
他说:一个乐曲啊,有一个开始进入的时候,缓慢的节奏,然后有乐曲展开的部分,还会有乐曲最后的收尾。当然他说的用词啊,都是很美的。
他在学习音乐的过程,或者说在艺术方面的活动当中呢,出现了这么一次境界,就是说听到了韶乐,肯定是第一次听了,三个月都不知道肉的味道。
那这种境界,他自己说:哎呀,我也没有想到,居然可以进入到这种境地。
我们说“三月不知肉味”,并不是说,他就完全无法辨别肉是什么味了。
而是说在专注于音乐艺术、这个韶乐的时候呢,由于过度的专注集中,注意力全部都在音乐上、艺术上,所以把那个肉味啊,放置在了一边。
古时候有很多这样的人。我们举两个例子。
比方说,以前我们听过书法家啊,他在写字的时候,或者是认真工作的时候,或者读书的时候,家人把馒头送过来,他就直接拿着馒头蘸了墨汁去吃,吃了半天还没有反应过来,家人再过来的时候,才发现他吃得满嘴都是黑乎乎的墨汁。
还有另外一个例子。他去朋友家做客,然后这个朋友家里面的人呢,就跟他的夫人说:你们家先生特别喜欢吃鹿肉。
然后夫人说:不会吧,他这个人平时并不是很在乎饮食,并没有特别贪爱的某种吃的东西。
然后这个人就跟他的夫人讲:我发现啊,上次他到我们家做客的时候,把一盘子的鹿肉都吃完了。
这个夫人听完就呵呵一笑说:哦,这样啊,下次他再来你们家的时候呢,你换一个别的吃的放到他跟前。
后来这个主人呢,等到这个人又去他家的时候呢,就把另外一种食物放在了他面前。果然,开席之后呢,他就只吃自己面前的这一盘,也给吃光了。
所以后来就明白了,其实并不是他特别喜欢什么,只是说,我面前有什么,我就吃什么,是这么一个状态。
很多时候,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在沉浸于某种美好的状态当中的时候,其实都会有这种把我们的“眼耳鼻舌身”啊,其他的感受忘掉、空掉的情况。
我们大家是不是都有这样的亲身体会?做个小调查。
以前我讲过,我上高中的时候,碰到这个数学题或者化学题什么的不太会解的时候,就会自己发明一种方法。
跟家人一起出去的时候,他们做他们的,我自己呢,总不能天天都是在学习嘛。
但是出去之后呢,有时候心思还在这个不会做的题目上,在自己的头脑里面啊,前面就像有一个黑板,空中的黑板,有点像X战警那种科幻片里面的样子,就会咔咔咔,在上面开始做演算。
那种时候我站在那儿,其实别的一些事情对于我来讲,就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的,会有那么一段短暂的时间。
当然,我那个能力还比较有意思啊,比方说这个题解到哪个步骤了,我就在这“咔”停一下,就像是把它照了一张照片一样。然后,回头就把这个再巩固一下,然后继续走下去。
对于音乐和艺术方面的呢,和我们刚才讲学习的还不太一样。在音乐艺术方面,我的体会比较少。
如果讲另外一个体会呢,就是上小学的时候,我刚开始学象棋,别人教了我一个重重(chóng)炮,我就用这个重重炮跟我们那些刚学象棋的小伙伴下棋,所向披靡。
结果最后就导致一个什么情况呢?到晚上睡觉的时候都在下重重炮,下了一夜的重重炮。
所以说,当我们把自己的身心投入在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它是会出现这样一个情况:其他的感受就去掉了。
我们讲了这几个例子以后,看我们能从这句话里面学到什么。因为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能学到什么。
首先讲,在我们学习的时候,如果能够专注,那是非常好的。
而且,从我讲的第二个故事里面,就是吃鹿肉的那个故事里面会发现,大家也可以想想是不是这样。
就是说,我们自己平时对于饮食啊,一些外在的、表面的一些东西,要稍微随缘一些,不要太贪着于这种吃啊、享乐的这个部分。
我们注意,这里的“乐”(lè),这里所说的享乐和这种大乐不太一样。
所说的享乐基本上是我们在欲望的牵引下来做这些事情,它不是人的一种自然而然的、放松的、自在的这么一种东西。
吃东西,如果你被欲望所牵引的话呢,会产生很多不好的影响。
比方说对身体健康的毁坏,比方说我们自己在“吃”的过程当中,就是说受欲望牵引所做的这些事情当中呢,它其实和这个有一个非常大的区别,就是散乱和专注的区别。
实际上我们很难在食物当中,在吃一个好吃的时候,达到孔子所讲:“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这种境地是非常难的。
因为你吃饭嘛,就是吃,吃的没了,然后下一步你就再去找吃的。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它不可能持续三个月,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
你在吃的过程当中稍微多吃点,一顿饭就把人吃撑了,所以它有这么一个区别。
而且吃的那种快乐非常短暂。吃一口,这个味道进入我们的口腔,在舌头上,一进到嗓子眼以后,里面的感觉,基本上觉受就剩下一个非常模糊、远去的那么一个东西了。你如果想要再有这种感觉,必须再吃一口。
这个是长短上的区别。然后还有一个专注和散乱的区别。
那这是第一点。就是说,在学这句话的时候我们要知道,其实,我们更多的时候是要稍微地把这些欲望放轻一些,让自己从这些欲望当中解脱一些,把这个口腹之欲稍微放轻一些。
其次,更重要的,在音乐和艺术当中呢,我们其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如果你真的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可以使得自己的“眼耳鼻舌身”这几方面的东西呢,稍微有被类似于像屏蔽掉一样的效果。
三月不知肉味,这个是指我们闻到的香味,吃到的肉的味道,然后还有身体上的一个触受。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如果是其他的使得我们有一些痛苦或者是难受的情况存在的时候呢,比如说疾病,比如说生活当中的烦恼,比如说我们有的时候会有不自在的这种情况。
如果你有音乐和艺术,那这个时候,其实你已经有一个非常好的依托或者说避风港。
当这个烦恼像暴风骤雨一样来的时候,如果你有艺术,在你的生活里,在你的生命里,有这个艺术,那你就可以到这里面稍微来躲避一下这个疾风骤雨。
比如说,你拥有自己的音乐,那么当你遇到了受穷的时候,生病的时候,或者生活中遇到挫折的时候。
那你总可以把自己的这个文化也好,艺术也好,文艺的东西拿起来,吹个笛子,吹个口琴,或者是弹个吉他,听会儿音乐,听会儿自己最喜欢的那首曲子啊。
比如说普庵咒、潇湘水云啊等等这些,甚至于你去唱个歌。我们也见到,有的人就在自己需要休息一下的时候去唱一个歌。其实也属于这种情况。这都是很好的。
甚至于说,在书法当中,你一写那个横平竖直,每一笔画的时候,不管这个字写得怎么样吧,只要进入了这个状态,你就可以说:啊,不图为字之至于斯也,就好像这里所说的“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这也是为什么说,在文化当中,“礼、乐”居然有这么之重要。
就是说,这个“礼”呢,是让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私欲有所约束;对这个集体的、公共的一个秩序也好、规范也好,社会的规范、社会的道德也好,有一个尊重。
那这样的话,我们大家能够和谐相处嘛。毕竟,这个世界不是我们每一个个人的,而是一个整体的嘛,所以需要有一个共同的概念。
除此之外呢,还需要有“乐”(yuè),让我们每一个人在自己那个合理范围之内,可以使自己自在,甚至于从一些苦难当中解脱出来。
那我们也知道,在修行当中呢,有一种观想,或者是念佛法门,或者是净土的法门,所希望进入的境地,如果你理解了这个“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应该会有所启发。
好,这句我们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图片来源▕▏伍令
《内论怀古·论语逐句》
李国栋
往期精彩回顾
述而篇
述而不作之文化沟壑
学习教育有何于我
闻义不能徙中的社会文化传承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孔子之梦中的理想情怀与人间正道
志于道中的教育差别和道德仁艺的上下中外
未尝无诲中的教育制度变迁和教育公平问题
愤悱启发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中的真诚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子之所慎:齐、战、疾
学而篇|为政篇|八佾篇|里仁篇|公冶长篇|雍也篇(附总贴)
入学预备扫码加入回归善良本心,结交良师益友
探索生活美好,品味人生真谛
诚邀诚心同道,欢迎各地同学
平仁学社是属于全体同学的网络教学平台。其所属之屯蒙学舍创立于年,专注于平民教育、平民健康、平民文化,学社主要设有《论语》、《黄帝内经》、解剖、经络、针灸、艾灸、静修、古琴、绘画,音乐,诗词等课程。
点“在看”,与更多人一起读点击阅读原文聆听更多课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