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论

论语带给你的3个教育智慧,99的人

发布时间:2022/5/16 13:03:19   点击数:
论语读千遍,遍遍不相同。很多困惑与教育问题,早就在论语中体现出来,也许你曾经读过,只是当时没明白它的深层含义,很多智慧需要结合的是人生经历。当再回看时,答案早已出现过。让我们继续走入论语的世界,探索那传承千年的教育文化。

1

智慧启发:子路有闻,未知能行,唯恐有闻。

释义:子路听到一个道理,之后就会立马去做,如果还没有做完,就不会听下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学习、读书这方面喜欢贪多,读完一本又一本。看上去博览群书,但其实究竟上有没有思考、消化吸收呢?更多的时候,应该是不了了之,时间一长,整本书的内容都会被遗忘掉。子路是一个非常不贪多的人,反而非常的务实。如果一个道理,他在实践的过程中遭到别人的打扰,想要给他灌输另一个道理的时候,他就会直接拒绝掉。先实践、吸收后再去学习下一个道理。凡事不贪多,才能学到得多。这里还有一条很重要的是,如果你对一个老师不服气,那么必然是无法从她那里学到东西的,所以就会有不服不学,信服才去学这个道理。你真正的信服这个老师,认同这个老师的学识,才能以向学的态度从这个老师这里学到真正的东西。当然,还有,不要着急去学习“新东西”,比起学习新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这些老“知识”是否为你所吸收,是否成为了你自己的东西,之后再去学习其他的。

2

智慧启发: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释义:即使你有周公的才华,又骄傲,又吝啬,你剩下的那些才华,也不足一观了。这里讲了孔子很欣赏的一个人:周公。周公之所以被孔子欣赏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才华,还有他的为人也十分的令人敬佩。其实有才华的人很多,特别是我们现在也是如此。有才华的人如果骄傲,吝啬,那么那点才华不足以让人高看,因为骄傲的人必然是眼高于顶,不会去向别人学习的人,这样的人故步自封必然是庸才。还有则是吝啬之人,这里的吝啬不是指代钱财,而是对于自己才干知识的分享。有很多自认为有点本事的人怕别人学走,所以在分享的时候对别人有所保留,甚至在带徒弟的时候,也是如此,如此藏私的人,必然不会有什么大的真才实学。骄傲的人不善于学习他人,藏私的人必然不会对别人交付真心,这两种人都不会有什么真正的才华。周公在位期间,是非常的与人为善的,这份善意不仅仅是体现在态度上,更是一种与人向学的谦虚,有什么做得不对,立刻去整改。只要有正确的方法,就会去学习,尤其是对周公当时的地位而言,这是非常难得的。正是因为这个态度,周公在位期间才能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3

智慧启发: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释义:学习好像在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丢掉了。这一点,当过学生的我们都是非常有感悟的,因为很多人在课堂上都有走神的经历,一走神,就不知道老师讲的是什么了。但是如果你专心致志的去听课,到了第二天还是会忘掉一大部分。其实早就在很久之前,艾宾浩斯就画出了遗忘曲线,根据遗忘曲线的规律,人在学习之后是很容易就会忘掉大部分的。所以这个时候,复习跟练习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了。当然这是西方的研究,其实早就在千年之前,孔圣人在论语里也是有这样的记载的,就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温故而知新”。当然,孔老夫子所提出的“温故知新”的含义更加深刻,常常去温习以前学习的知识才能够记忆深刻,反复琢磨的同时还能够从中领悟出新的道理。这样不仅能够把以前学习过的知识记忆牢固,结合不同的人生经历还可以领悟出新的道理,这样的温故而知新,不仅仅能够增加自己知识的容量,更能够增加自己思考的深度。其实很多时候,道理很容易习得,但很难真正去理解深层的含义,随着时间的变迁以及人本身经历的不断变化,它会在某一时间内突然给你原本困顿的人生带来新的升迁,这就是好书反复读、反复读好书的真正含义吧。

喜欢本文记得点赞+在看。

点击蓝字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lalicar.com/rsljj/24799.html

------分隔线----------------------------